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19、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改为“国审制”,形成了教材编写、出版、选用混乱的局
面,不利于教师把握教学和考试的标准。
()
20、《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养目标,只能在语文、美术、音乐
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
21、《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但应该在心理
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其他课程也都应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
22、《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只能
在思想品德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无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
23、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
24、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
()
25、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6、谈谈你对“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为主体”的认识。
f27、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对新课程提倡的“促进者”这一教师角色的理解。28、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你将怎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程改革的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