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心理学试题
名词解释1在刺激物的直接影响下。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都叫感觉。2在人脑中产生对该事物整体的反映或事物间简单关系的反映叫知觉。3先学习的内容对后继学习的干扰叫前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妨碍叫倒摄抑制)。4人的心理对某一对象或活动的选择性、指向性与集中性就叫注意。5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概括和间接的反映。6再刺激影响下,人脑中旧经验(及旧表象)重新组合,产生新事物形象的过程叫想象。7迁移即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8定势(即心向)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这种状态容易影响人对刺激情境以某种习惯的方式进行
反应。9情绪是人对反映对象与内容的一种特殊的态度,它具有独特的主观体检、外部表现与表情,并且总是
伴有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生理反应。10出乎意料的紧张而又危险的情境所引起的情绪状态称应激。11在认识和变革现实的过程中,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客服困难,
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叫做意志过程。12个性指的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包括心理活动的动力侵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组成的有层
次性的、动力性的整体结构。13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叫做能力。14气质是不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受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制约的,典型的、不稳定的动力性方
面的个性心理特征。15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态度体系和习惯体系和习惯化得行为方式相结合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
征。16过去的经验通过识记,保持,再认,回忆的方式在人脑中的反映叫记忆。17激情是一种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18心境是一种使人的所有情绪体验都感染上某种色彩的,较持久的而又微弱的情绪状态。简述题1、人的感受性发展依赖的条件(1)社会生活条件和实践活动是感受性发展的基本条件。由于社会生活和交流的需要,人们对母语的
分辨能力越来越精细敏感。长期的职业和实践活动,可以使感受性越来越提高。(2)有计划的练习可以提高的分辨能力。人们不断的进行听觉训练,可以提高人们对声音的分辨能力。(3)感官的机能补偿作用。当某种分析器官受到损失后,在社会生活与实践活动的影响下,其他未受
损的分析器的感觉性可以大大提高,起到机能补偿作用。2、影响社会知觉的心理效应(1)首印效应与近因效应(2)月晕效应(3)定式效应(4)环境制约效应(5)其他效应
线索偏差、情绪效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