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荷塘月色学案
朱自清
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整体感知文意。2、通过朗读欣赏《荷塘月色》的韵味。
3、学习《荷塘月色》中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新鲜贴切的比喻的表达效果、
通感修辞手法和叠词的运用。
4、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体味作品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感受文章的美。
2、教学难点文章中运用的语言修辞手法及叠词:锤炼语言。
三、教学设想1、教学重点放在文章的第四、五段,品读语言、感受美景上。
2、教学课型:朗读、鉴赏、合作探究四、教学过程:
预习案
一、作家作品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
年生于江苏东海。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幼年受士大夫家庭的传统教育,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自清”入哲学系学习。1920年毕业后在江、浙一带的中学任教,极受欢迎。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311932年在英国伦敦学语言学及英国文学,回国后仍在清华大学任教授并兼中文系主任。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
著有《朱自清全集》。代表作品:长诗《毁灭》、诗集《踪迹》、散文《背影》等。
二、整体感知
1、浏览全文,梳理字词。(学生先读,再显示答案。)
煤屑()蓊()郁脉脉()
踱(霎(袅娜(
)着)时

斑驳()媛()女敛裾()
f2、浏览全文,找出文中以景色描写为主的段落,概括这两个自然段描写了什么主要景物
探究案
结合文章题目,重点分析课文第四、五自然段。先请学生听录音带朗读
探究点一:1、作者在第4段中选取了月下荷塘的哪些具体的景物来描写
2、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景物的?为了更好地来体会作者写景的妙处,老师给大家一段删减后的文字,大家对比着来读一读,感受一下两则有什么不同?荷塘上面,满是叶子。叶子出水很高。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开着的,有打着朵儿的。微风过处,送来清香。这时候叶子和花也有一丝的颤动,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底下是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大家觉得有没有不同,为什么?提示:荷叶从叠词的运用,修辞的角度荷花才修辞的角度荷香从通感的修辞角度荷波从修辞的角度来赏析
f探究点二:
学生朗读课文第五段,营造意境,自主鉴赏分析。
老师这里有一些提示:a美的句子(修辞)b好的词语(替换法:泻-照浮-升c意境(学生讨论、自主合作探究)
画-印)
预设:
1、写了哪些具体景物
2、把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