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关于农地r
流转的理论研究与启示r
口刘克春r
江西农业大学“r
三农问题r
”r
研究中心r
,江西南昌330045r
一r
、引言r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农村家庭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我国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得以r
发育和发展。为培育农地使用权市场,推动农地流转,优化农地资源配置,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许多法r
规和政策。然而,这些政策的实施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大量的农地流转并没有随之到来。20世纪90年r
代末直至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地流转有进一步加快的趋势,但是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r
比,我国农地流转率仍然偏低,农户超小规模经营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局部地区的农地撂荒现象依旧存r
在。因此,如何培育农地市场,加快农地流转,减少农地撂荒,提高农地使用效率,建立现代农业,是当前r
中国农业面临的重大课题。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已经对中国农地流转率偏低和农地市场发育缓慢的r
原因做了大量研究。然而,关于如何推动我国农地流转,学界并没有达成一致。因此,有必要重新梳理已r
有的研究,特别是总结和借鉴国外学者关于农地流转的研究成果和国外农地流转实践经验,对于实行农地制r
度创新、制定政策、推动中国农地流转以及进一步培育农地市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r
二、国外关于农地流转的研究r
在国外,学术界虽然也用农地流转这个概念,但更多的是用农地交易。国外关于农地交易的研究主r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563002/G0305r
一20r
fr
要集中在农地交易的状况、农地规模与绩效关系、农地交易方式以及农地交易的影响因素等领域。r
一关于农地流转状况r
从已有的研究看,国外学者关于农地流转状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前苏联、中东欧以及发展中国家。r
在俄罗斯,自1990年实行土地私有化改革以来,农地交易市场迅速发展,农地流转非常活跃。1995年,r
统计资料显示,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乡村农户从事了农地交易
】。同样,中东欧国家的土地私有化改革并r
没有带来有效的土地市场的建立,土地所有权被分割成细碎化,土地难以有效地集中经营。例如,1997r
年斯洛伐克的私人土地租赁仅占11%,是东欧国家中土地流转率最低的国家。在印度,20世纪7O年r
代政府实行了土地改革,使得无地和少地的农户获得了土地。但是,印度土地买卖并不活跃。调查数据r
显示,在19771999年,印度被买卖的农地仅占0.19%1.23%。大约有20%的农户是作为佃农耕种r
土地,土地租赁市场比较活跃l3I。在中国,1995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