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和可操作性负责。
f企业可以自行编制环境应急预案,也可以委托相关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委托相关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编制的,企业指定有关人员全程参与。第十条环境应急预案体现自救互救、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置特点,侧重明确现场组织指挥机制、应急队伍分工、信息报告、监测预警、不同情景下的应对流程和措施、应急资源保障等内容。第十一条企业事业单位可以根据环境风险等级评估结果,制定不同类型的环境应急预案。(一)环境风险等级评估为重大或者较大的,应当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全本)》,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体现战略性,专项应急预案体现战术性,现场处置应急预案体现操作性。(二)环境风险等级评估为一般的,应当编制《环境应急预案(简本)》,包括综合应急预案,必要时可以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应急预案,内容较《环境应急预案(全本)》可以相对简化;(三)环境风险等级评估为较小的,应当编制《环境应急现场处置表》。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单位编制危险废物专项应急预案的参照环境保护部《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指南》(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7年第48号)执行。当地环保部门可以根据环境应急管理需要调整企业编制环
f境应急预案的类型。跨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企业,编制分县域或者分管理单元的环境应急预案。第十二条企业按照以下步骤制定环境应急预案:(一)成立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组,明确编制组组长和成员组成、工作任务、编制计划和经费预算。(二)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环境风险评估包括但不限于:分析各类事故衍化规律、自然灾害影响程度,识别环境危害因素,分析与周边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单位、区域环境的关系,构建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情景,确定环境风险等级。应急资源调查包括但不限于:调查企业第一时间可调用的环境应急队伍、装备、物资、监测设备、污染物应急处理能力、污染物应急储存场所等应急资源状况和可请求援助或协议援助的应急资源状况。(三)编制环境应急预案。按照本办法第十一条要求,合理选择类别,确定内容,重点说明可能的突发环境事件情景下需要采取的处置措施、向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和单位通报的内容与方式、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的内容与方式,以及与政府预案的衔接方式,形成环境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征求员工和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和单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