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析。由此可见,对废旧发动机进行再制造乃至再制造业这一整体产业可以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体现了循环经济的重要特征。加快发展再制造产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要求。再制造与制造新品相比,可节能60,节材70,节约成本50,几乎不产生固体废物,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再制造有利于形成“资源-产品-废旧产品-再制造产品”的循环经济模式,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表1:年再制造一万台61567型斯太尔发动机的综合效益分析
消费者节约投入亿元再制造29
回收附加值亿元323
直接再用金属万吨0765
提供就业人500
税金亿元029
节电度万度1450
减少CO2kt113153
数据来源于《汽车发动机再制造效益分析及对循环经济贡献研究》
(三)中国再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中国再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现状
f1、发展现状加快发展再制造产业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方面。我国汽车、工程机械、机床等社会保有量快速增长,再制造产业发展潜力巨大。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到2009年底,已形成汽车发动机、变速箱、转向机、发电机共23万台套的再制造能力,并在探索旧件回收、再制造生产、再制造产品流通体系及监管措施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再制造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发取得重要突破,开发应用的自动化纳米颗粒复合电刷镀等再制造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工程机械、机床等再制造试点工作也已开展。2、突出问题目前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1)再制造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再制造作为新的理念还没有被消费者及社会广泛认同。2)再制造旧件来源及再制造产品销售渠道不够畅通,目前看来,国家助推再制造产业发展的努力会遭遇《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的阻碍。3)再制造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产品质量良莠不齐。4)对于再制造产品的质量保证责任方的权责不清。因为国家禁止公司再制造自己品牌之外的产品,再制造厂商翻新产品后依旧要安贴原出厂商的厂家标识。但因原材工艺材质是原厂家的,谁来对翻新后的产品质量负责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5)报废汽车回收管理等相关法规亟待修订,有关管理制度急需健全,技术标准还不完善;缺乏政策激励。6)税收制度的瓶颈。再制造企业增值税中的销项税额难以抵消,成为抑制再制造产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增值税进项税额是指纳税人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所负担的增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