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各学科相互渗透的具有新疆特色的双语教育体系,使少数民族高中毕业生基本熟练掌握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本民族语言文字有条件的还要掌握一门外语。7.加快双语教师队伍建设。双语教师即双语教育岗位教师,指在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班分别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进行相关课程教学的教师。到2012年,学前双语教师达到153万人;到2015年,学前双语教师达到219万人,中小学双语教师达到1051万人(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的教师699万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达到939万人(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的教师6万人);
f到2020年,学前双语教师达到233万人,中小学双语教师达到1422万人(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的教师10万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达到1133万人(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的教师772万人)。三、主要措施8.科学设置双语教育模式。我区双语教育是指在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本民族语言文字开展相关课程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有两种模式:模式1,小学汉语、数学、科学、信息技术,初中汉语、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高中汉语、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课程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其它课程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模式2,全部课程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开设民族语文课程;不具备师资条件的学校,体育、音乐、美术课程可以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从2010年起,对接受过学前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小学起始年级,城市和县城学校一般采用模式2实施双语教育,不具备条件的学校也可以采用模式1实施双语教育;农村学校可根据双语教师及学生的实际,采用模式1或模式2。积极推行民汉合校和民汉学生混合编班,鼓励具备条件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汉语授课班级学习。9.相应保留本民族语言文字为主的教学班。在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地方,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积极推进双语教育的同时,按需保留以本民族语言文字为主进行教学的教学班,供学生和家长自主选择。要认真执行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把汉语课程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调整课程设置方案,增加汉语课程课时,使普通高中毕业生达到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目标。
f10.切实加强民族语文课程教学工作。研究制订符合模式2双语教育要求的民族语文课程标准,开发供接受模式2双语教育学生使用的民族语文教材。实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