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论《毛诗序》的内容(思路整理)摘要:汉代的《毛诗序》是儒家文论的集中代表,它继承了孔子以来的儒家思想,又在先秦文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对后世的文艺创作和诗歌理论有巨大的影响。关键词:《毛诗序》诗言志美刺诗经六义《毛诗序》强调诗歌的政治教化特征和教化风俗的作用,不仅确立了我国古代诗歌抒情言志的传统,还系统阐述了文艺具有的美刺作用,总结了诗歌的体裁与表现手法。一、诗歌的情与志《尚书尧典》里最早提到了“诗言志”,说的是诗歌要表达思想感情。而《毛诗序》将情与志并重提出,不仅强调理性,还强调感性。诗者,志之所之也。对文学艺术情感特性的重视,也是一种进步。《毛诗序》一开头就说《关雎》这首诗可以用来教化天下而正夫妇之道,这是强调诗歌对整个社会道德伦理的教化作用。”那么诗歌从哪里产生呢?“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情与志的区别在于情具有爆发力,而志更偏理性,需要逐渐向内修炼。所以“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歌既然向外表现了人的情志,是因为内心有所感动,人们用语言和动作竭尽全力地去表现它。《毛诗序》首次将“诗言志”的“志”的内涵扩大到了“情”。二、诗歌的影响力孔子提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理论观点的继承。进而《毛诗序》又提出了“变风变雅”之说:“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10“变风变雅”是哀败时代的诗歌,充满批评讽刺的内容,通过它可以了解时代政治的衰变、伦理道德的废弛。另一方面《毛诗序》论述了诗歌的教化讽喻作用:“《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11教化,主要是统治者对臣民的教化,即“上以风化下”,统治者利用诗歌,按照统治阶级的政治要求和伦理道德规范对臣民进行正面教育。教化的目的是使被教化者恪守封建纲常、礼义制度,以维护封建秩序、巩固封建统治。讽喻,是臣民对统治者的讽喻,即“下以风刺上”,臣民对政治或社会现实有所不满,利用诗歌对统治者进行劝谏,促使统治者改良政治或改正过失。这无疑是对孔子诗“可以怨”的观点的继承。但是“上以风化下”是无条件的,而“下以风刺上”是有条件的。可以“发乎情”,但必须“止乎礼义”;可以“刺上”,但必须“主文而谲谏”。一是作为讽喻工具的诗歌,其内容必须符合封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