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杨益富
单位
龙口第一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一、教材分析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在探索中国现代化历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教材分为“清末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武昌首义”、“帝制的终结和民国的建立”三目组成,本课涉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内容较多,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对革命党人的献身精神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学习其爱国主义精神,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二、学生分析辛亥革命在初中是教学的重点,大多数的学生对此基本史实都有所了解,这有利于本课教学的展开;但是高中学生的理解、归纳能力还比较薄弱,不懂得如何分析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历史的认知能力仍然有待提高。针对高中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理性思维的能力,在教学中应创设情景,采用讨论法等,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兴中会、同盟会的成立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清帝退位。
2、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自主学习和展示辛亥革命兴起和过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史学评价方法,学生探究评价辛亥革命,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掌握史学评价方法;结合现实,感知历史和现实的
f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革命者愈挫愈奋的精神,是人生观教育的极好教材。体会辛亥革命的意义,推动当今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1.导入新课出示孙中山的画像及播放电影片断《辛亥风云》。设问:同学们知道孙中山的哪些事迹?孙中山为何被称为“国父”?为什么说孙中山是革命的先行者?下面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孙中山的青少年时代,了解历史的真知。(板书课题)
设计理念:以历史故事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一边播放武昌起义的录象,一边讲述起义中的历史情节,烘托气愤,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3网络展示“武昌起义后形势图”,让学生找出宣布独立的省份,并圈出来。使学生认识更加深刻。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信息技术支持(资源、学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