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营养状况等途径来促进钙的吸收154功能性低聚糖的获得途径及开发应用前景41获得功能性低聚糖主要有5条途径:A、从天然原料提取;B、利用转移酶、水解酶催化的糖基转移反应合成;C、天然多糖的酶水解反应;D、天然多糖的酸水解;E、化学合成。442从食品工业的角度看,低聚糖作为一种大量使用的功能性基料,必须考虑到生产成本。因此,较好的方法是利用生物技术,即酶法水解或酶法转移来生产各种低聚糖。科学家已基本达成共识,使用酶可能是大量合成低聚糖的唯一有效途径。生产过程一般包括酶的发酵生产、低聚糖的酶法合成、分离精制3个过程,每个过程都与生物技术和化学工程技术密切相关。45结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功能性食品添加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低聚糖由于其优良的生理活性及其保健功能已广泛用于食品和其它领域。作为一种保健食品配料它可添加于几乎所有饮料及允许有甜味的食品中从而提高原有食品的价值。17
参考文献:1魏长庆童军茂.功能性低聚木糖的研究开发及应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788(1):4042.超强益生元低聚木糖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3增刊:2苏小冰翁名辉.7578.3山东龙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服务部功能性低聚糖产业及市场发展分析4黄德娟谈华平功能性低聚糖生物学通报2005年第40卷第l2期5尤新王家勤.功能性低聚糖生产与应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6尹利端,王立志,董丛超低聚木糖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农产品加工业2008年第6期7张延坤,刘国忠大豆低聚糖的功能及在食品中的应用食品工业,1999,3:458贾磊大豆低聚糖的开发与应用黑龙江粮油科技,2001,3:21239YashiKogaetalSoybea
oligosaccharides1993,17510]胡刚,魏洁,韩彩和等大豆生物活性物质调节免疫作用研究世界医学杂志,2002611:454711王素敏,刘福英,董玉芝等大豆低聚糖对大鼠试验性高脂血症的防治作用营养学报,1996,2:21722012董玉枝,刘福英,王薇,等大豆低聚糖对高脂大鼠脂质过氧化的影响中国老年病学杂志,1996,4:24224313杨秀芳陈梅马养民等大豆低聚糖功能及其应用粮食与油脂2010514李本楠甘卉等大豆低聚糖理化性质及其生理功能中国实用医药20099
f15程云辉贾振宝等大豆低聚糖的研究进展OODMACHINEY20041216刘冠军等大豆低聚糖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317杨海军功能糖的特性及应用前景分析中国食品添加剂专论综述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