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技术措施(设计、建设、运行、维
护、检查、检验等)和组织措施(职责明确、人员培训、防护器具配置、作业要求等)。
4重大危险源及相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形成报告,报地方安监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8事故与应急管理1制定液氨泄漏等事故应急预案,重点作业岗位应有应急处置方案或措施。2建立与本单位安全生产特点相适应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指定专兼职
应急救援人员。3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并做好记录。4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或者较大涉险事故,企业负责人接到事故信息报告后应
当于1小时内上报告地方安监部门。5发生事故后,应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积极开展事故救援。
9相关方管理1建立有关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的管理制度,对相关方资质进行审查,
建立合格相关方的名录和档案。2应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
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3应对相关方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监督管理。
10建设项目“三同时”12010年7月后建设的冷库应由具备冷库工程设计、压力管道设计资质的
设计单位按相关标准设计。2010年7月前建设的冷库,应由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按相关标准复核。
2冷库应使用具有相关生产资质企业制造的制冷设备。制冷设备应具有合格证。
3冷库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施工资质,竣工应办理验收手续。4冷库投产运行应办理相关手续。
11制冷设备1企业应建立设备管理运行档案,并妥善保存。2制冷压缩机应按制造商的要求定期进行大、中、小修和日常维修保养。其
它制冷设备应定期维护保养。3冷凝器的运行压力不得超过系统设计允许值,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
理。
f4气液分离器的存液量不应超过容器容积的23,液位高度不得超过高液位报警线。
5高压贮液器液面应相对稳定存液量不应超过容器容积的23。多台高压贮液器并联使用时,均液阀和均压阀应处于开启状态。
6低压循环贮液器的存液量不应超过容器容积的23,液位高度不得超过高液位报警线。
7排液桶桶内液面不得超过80。8蒸发器表面霜层及管内油污等应定时清除。冷风机、冻结装置等蒸发器融霜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9制冷系统进行管路、设备更换维修后,应进行排污及强度试验或进行环向、纵向以及螺旋焊焊接接头100射线检测或100超声波检测和气密试验。气密性试验应使用氮气或干燥清洁的空气进行,严禁使用氧气。10制冷系统长期停止运行时,应切断电源,并应妥善处理系统中的制冷剂。11包装间、分割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