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到概念模式映射概念模式(概念数据库)概念模式到内模式映射内模式物理数据库
数据库
5
f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对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客观描述。数据库中的数据模型可以将复杂的现实世界要求反映到计算机数据库中的物理世界。数据模型是数据特征的抽象,从抽象层次上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特征、动态行为和约束条件。数据模型所描述的内容包含: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约束。ER模型的基本概念:①实体,现实世界中的事物;②属性,事物的特征;③联系,现实世界中事物的关系,实体集的关系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联系。ER模型的图示法: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实体集、属性与联系。①实体集的表示法:在ER图中用矩形表表示实体集,在矩形内写上实体集的名字。②属性表示法:在ER图中用椭圆形表示属性,在椭圆形内写上该属性的名称。③联系表示法:在ER图中用菱形(内写上联系名)表示联系。④实体集与属性间的联系关系:属性依附于实体集它们之间有联系关系用无向线段表示。属性依附于联系,它们之间也有联系,因此用无向线段表示。⑤实体集与联系间的连接关系也用无向线段表示。、层次模型(采用树形结构)网络模型(采用无向图形结构)关系模型(采用二维表结构)关系操作:①数据查询,查询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一个关系内查询以及多个关系间查询。查询的基本单位为元组分量,先定位后操作。②数据插入,插入一个元组(不定位)③数据删除,删除一个元组(定位、操作)。④数据修改,删除需修改的元组再插入修改后的元组。关系模型的基本运算:①插入,集合的并运算(两表属性一致);②删除,集合的差(交)运算;③修改,集合的差并(除)运算;④查询(投影、选择、笛卡尔积运算(是对两个关系的合并操作))数据库设计与管理数据库设计的两种方法,①面向数据:以信息需求为主,兼顾处理需求;②面向过程:以处理需求为主,兼顾信息需求。数据库生命周期:①需求分析阶段(分析客户业务和数据处理需求):结构析方法和面向对象的方法(数据字典是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包括5个部分: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过程);②概念设计阶段(设计数据库的ER模型图,确认需求信息的正确和完整);③逻辑设计阶段(将ER图转换为多张表,进行逻辑设计,并应用数据库设计的三大范式进行审核);④物理设计阶段(数据库内模式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⑤编码阶段(选择数据库进行物理实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