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非连续性文本及其教学策略
作者:赵刚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4年第03期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目标和内容中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到第四学段则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课标”要求其实仍着眼于“提取信息、概括观点”的实用作品解读原则。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主要体现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主要考察的是学生根据材料提供的线索和情境,获取分析和解释信息,对新信息做出判断和评价的能力。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样例及特点
1非连续文本具有生活化阅读的特点。非连续性文本测试材料来源于生活。例如,阅读材料《某校图书馆时间表》,要求学生阅读后回答,周二和周四的什么时段过来,我们才可以进入图书馆阅读?以考察学生在阅读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非连续性文本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教学非连续性文本时,应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阅读实践:如家庭旅游之前做一做旅游攻略,了解相关的地图、景点信息、路线等等;家里买新电器了,读一读产品说明书;出门坐公交车,看一看公交站牌……在阅读实践中,学生感受到非连续性文本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由实践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了阅读兴趣,进而增强了阅读这类文本的能力。
3非连续性文本注重考察学生思考和判断能力。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美林药品说明书”这一非连续性文本时设计了一个问题:“【注意事项】第6条‘对美林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改为‘对美林过敏者慎用,过敏体质者禁用。’可以吗?为什么?”以此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包括对文本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的反思与评价)。
三、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策略
1提取信息。能否从所阅读的文本资料中,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包括字面信息和隐含信息),是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基础。2006年PIRLS国际阅读测试题中的《南极洲》一文,作为一篇科普知识体例的文章,命题者运用了大量的插图、地图以及一封来自南极洲的信,间接插入的文本是一段段的介绍文字,非常全面地在极少的篇幅内呈现了南极洲的主要信息。
试题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内容,“从地球仪上找到南极洲的位置”,“你想去南极洲吗?说说你想去或不想去的理由”。这样的指向,是基本信息提取,同时兼顾自主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