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安德森对“知识”这一概念作了深入研究,他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提出了两种类型的知识分类理论安德森明确区分了两种类型的知识:一类叫陈述性知识,这是个体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能用语言陈述的知识,是用来描绘世界是什么的知识;另一类叫程序性知识,是个体不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但可以通过其作业而间接推测出来的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例如,当儿童能说出同分母分数的减法运算规则(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后,便可以认为他已贮存了同分母分数运算的陈述
f性知识。倘若儿童能正确解决诸如“一条绳子长1米,小东用去了27米,这条绳子还剩多少米”的问题,则可以认为该儿童已经获得了同分母分数减法的程序性知识。前一类知识又可称为记忆性知识;后一类知识也就是我们所称的技能(安德森的程序性知识),包括智慧技能和动作技能(有人称为操作技能),上述例子中的程序性知识为使用规则办事的智慧技能。2.提出了两种知识的表征方式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划分有其哲学的根源,而且对说和做两种能力的区分,古已有之。但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并不是给这两种能力贴上了现代的标签,他还对这两类知识的心理实质(心理表征)作了充分的阐释。(1)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安德森认为,陈述性知识在人的头脑中是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贮存的。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认为,知识的基本单元是命题。命题由两个成分构成:关系和一组论题。论题多由名词、代词表示(有时也可以用动词和形容词表示)。如“某人在安装轮胎”中的论题是“某人”和“轮胎”。“高个子女人在打篮球”中的论题则是“女人”和“篮球”。命题中的关系多以动词表示,有时也用形容词和副词表示。命题中的关系往往对论题起限制作用。如“某人在安装轮胎”中的关系是“在安装”,明显地限制了论题“某人”的信息范围。任何两个命题,如果具有共同成分,则它们就可以通过这一共同成分彼此联系起来。许多彼此联系的命题构成命题网络。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人脑中的知识不可能孤立地贮存,总是通过与其他知识建立某种关系而贮存。而且只有通过一定的网络系统贮存的知识才能被有效地提取利用。(2)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安德森指出,与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不同,程序性知识则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的方式贮存。产生式是指条件活动(co
ditio
actio
)的规则(简称CA规则)。CA与SR具有相似之处:当S出现或C满足时,便产生反应或活动;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