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反映其经营成果。如果企业不确认资产减值,不披露资产减值信息,就必然会影响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决策,特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产减值时常发生,全面公允地揭示企业资产的现有价值,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从而决策有用观占据主
1
f流,为资产减值会计的产生提供了理论起点。
(三)新准则适用的范围
在新准则颁布以前,我国有关资产减值的会计规范没有具体准则制度,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将资产减值作为一个独立准则单独颁布。这一准则主要集中对长期资产减值进行了规范,而其他的一些资产减值业务仍由相应的准则规范。在涵盖范围上,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将资产减值范围扩大到了所有可能发生减值的资产项目,企业的任何资产只要发生了减值情况,都要进行相应的简直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资产减值准则适用的资产范围主要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等。其他如存货、消耗性生物资产等资产的减值适用其他相关具体准则的规定。
二、资产减值会计确认和计量
(一)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
1.资产减值会计确认标准从理论上来讲,企业的任何一项资产的减值都应当予以确认。但是在会计实务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每一项资产的减值进行确认,资产减值的确认应当考虑资产减值的可能性的大小。对于什么情况下应当确认资产减值损失这一问题涉及到资产减值的确认标准。目前,主要有三种确认标准:一是永久性标准,是指当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其公允价值,并且能够判断该状况是永久存在的时候才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二是可能性标准,是指资产的账面价值可能不能足额收回时即确认其减值损失;三是经济性标准,是指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其公允价值时即确认其减值损失。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来看,我国资产减值的确认标准基本倾向于经济性标准。因为经济性标准的特点为只要发生减值就予以确认,确认和计量采用相同的基础,在估算使用价值、确定可收回金额时已考虑了各种“可能性”因素,故无须考虑对可收回金额小于账面价值的可能性进行评估,也避开了区分资产减值类型的难题,这样就可以减少资产减值确认时的主观判断和人为操纵,有利于会计的职业判断。2.资产减值会计确认基础资产减值的确认,可以按单项资产、资产类别或资产总体等基础来进行。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资产减值会计中的资产,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