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资产减值会计方法的具体运用上还有很多不完善不规范之处,比如很多上市公司利用减值准备操控利润,发布虚假的会计信息,其报表信息缺乏可信度,致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能做出正确决策,针对这些弊端,笔者认为应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多方面的完善。本文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对资产减值进行的研究。
一、关于资产减值的基本问题
(一)资产减值基本概念
1.资产资产是会计的重要要素之一,几乎所有的会计要素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其相关。因而,其在会计理论和实务中的地位都是举足轻重的。资产是企业过去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和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它必须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如果资产不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或者带来经济利益低于其账面价值,那么,该资产就不能再予以确认,否则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也无法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其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虚增和利润虚增。因此,当企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即表明资产发生了减值,企业应当确认资产减值的损失,并把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2.资产减值的含义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开展,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各种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有形损耗如资产在存放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或自然力作用等原因导致资产的实体发生价值减损。无形损耗如由于科技进步导致资产原有技术的相对落后,或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资产的收益下降而形成的价值减损。然而,在资产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许多企业在购置时无法预料的各种不利影响因素,如经济环境的变化、技术条件的进步、使用方式的改变等,它们会造成资产发生各种不可预期的有形损耗或无形损耗,而资产这部分价值损耗无法得到补偿,它影响资产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造成资产账面价值的损失,这就是资产减值。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规定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从会计学角度看,资产减值是分别运用历史成本和可回收金额根据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谨慎性和真实性的要求,当资产发生减值时,财务会计应当正确反映资产的价值。
(二)资产减值会计研究的理论依据
决策有用观是资产减值会计产生的理论起点。决策有用观是事前概念,认为资产计量主要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会计信息,强调相关性。对于资产减值而言,一方面涉及到资产负债表来反映其财务状况,另一方面涉及到利润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