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的过程就在于:教育者在关心人的每一方面、特征的完善的同时,任何时候也不要忽略人的所有各个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首要的东西所决定的。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是道德。苏霍姆林斯基一定程度上总结出我们教学中德育的重要性,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这也是我们中学数学课标中的要求,对于当代教师在教学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那么我们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谈一谈德育在其中的渗透一.充分利用教材进行德育教育。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尤其是数学课本,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我在讲周率时,可用有文字和图片结合的课件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约在1500年前就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7位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个故事可感召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人生,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创造、执着追求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使学生了解我国光辉的科学史,激发民族的自豪感和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立志为振兴祖国的科学事业而勤奋学好数学。又如在讲勾股定理时,先介绍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一次做客中突然看
f到地砖砌成地板上的一个图案发现了毕达哥拉斯定理,实际上这个毕达哥拉斯定理在600年前就已被我国古代的学者商高发现。当讲完时学生便会想:这个定理的内容到底是什麽呢?是如何证明的?这些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诱使学生去思维,通过这样的渗透既烘托了爱国主义热情,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更能激发学生渴求新知的强烈愿望,从而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二、在导入新课中渗透德育教育苏霍梅林斯基说“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到厌烦,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们的整个身心充满欢乐。”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不要生拉硬拽,而要做一个“有心人”,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地创设情境,让学习在孩子们快乐的参与中变成一种享受,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效。例如:再讲《轴对称图形》的时候,利用多媒体出示一张雄伟的天安门照片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