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树上蠕动,像是飞蛾要破茧而出。可是过了好长时间,飞蛾还在茧里奋力挣扎,怎么也挣脱不了茧的束缚。小孩儿等不及了,“干脆帮帮它吧”。于是,他就用小剪刀在茧上破了个小洞,飞蛾出来了,一个身体臃肿,翅膀异常萎缩的飞蛾蹒跚的爬出来了!可是它的翅膀再也不可能
f坚硬,更不可能伸展,只能跌跌撞撞的爬着……最后,飞蛾死掉了!唉!善良的孩子,有些障碍是不可能靠别人克服的。就像飞蛾破茧,必须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身体中的液体才能流到翅膀上,翅膀才能坚韧有力,才能支持它在空中飞翔。
2“缺陷也是一种美,缺憾也许就是幸运”。海伦凯勒在一岁的时候,因为生病,眼睛看不见东西,而且又聋又哑。想一想:一个听不见声音,看不见东西,又说不出话的孩子比起那些孤儿、单亲孩子、留守儿童能算得上是幸福的吗?有父母的陪伴就不孤独、不自卑、不恐惧、不无助了吗?她会怎么办?她哭过,她也闹过,她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会比我们这些肢体健全,身体健康的人多得多……她放弃了吗?没有!海伦凯勒并没有向不幸低头,她在家庭教师莎莉文小姐的耐心帮助、指导、熏陶、教育下,逐渐改变了人生的轨迹,她利用仅有的触觉、味觉和嗅觉来认识四周的环境,努力充实自己,后来进一步学习写作。几年以后,当她的第一本著作《我生活的故事》出版时,立即轰动了全美国。在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中,更是表达出了她的坚强、乐观和向上的精神,而这一切都归功于她对生活的认识和对挫折的态度。(二)“学校”挫折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不同境遇,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素养,不同性格类型的孩子聚在一起;需要思想碰撞,需要行动交往,需要争取,需要忍让;会产生骄傲,会充满信心,会满怀沮丧……这些是孩子们必须经历的“酸”和“甜”。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应当允许他们自己去面对,自己去想办法修正、改变、完善。别再因孩子之间的小小磕碰去学校大吵大闹,要知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引路人”。别再为自己的孩子因不完成作业、扰乱课堂纪律……而受到小小的惩罚就对老师破口大骂,甚至是大闹学校,要知道孩子正处于善于模仿的年龄,他们的成长需要良好的榜样。他们更需要在“学校教育”这片土壤中,在辛勤园丁的培育下更加茁壮的成长。然而,现实的大气候和现行教育制度牢牢的捆绑着“仁师”的手脚,让他们活得非常小心。作为教师的我们整日想的不是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和修养,不是学生掌握了多少文化知识,不是学生习得了多少学习策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