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13、2《全反射》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全反射》是高中物理选修34第十三章第二节的内容,这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之后的,是反射和折射的交汇点。全反射现象研究是对反射和折射知识的巩固与深化。全反射现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所以,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2、教学对象分析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这个时期的学生学习了物理新教材,已经逐步体会出了新教材的思想,但是大多数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还比较低,对物理现象和知识的理解、判断、分析、和推理常常表现出一定的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指导和引导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学生分析、归纳、及抽象思维能力。
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体现新课程理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光密介质、光疏介质的概念及全反射现象;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全反射条件;了解全反射的应用。(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1)用实验的方法,通过讨论、分析过程,用准确的语言归纳全反射现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进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教育。(2)感悟物理学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的辨证关系。(3)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如下:1、教学重点:临界角的概念及全反射条件2、教学难点:全反射现象的应用
教学媒体,方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考纲要求,本节内容科普较浓。教学方法适合于采用直观、感性的实验归纳。将演示实验与多媒体的模拟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课前精心准备多媒体课件,并使演示实验效果最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留给学生参与教学的思维空间。恰当的设疑,引导学生猜想,再通过演示和多媒体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学生既实现了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飞跃,又体会到了“设疑猜想实验分析结论”的研究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1
f(一)教学内容
1、创设实验情景,导入课题学生猜测:激光束从弯折的玻璃棒端面射入,光线将沿什么方向射出?演示结论:光线沿弯折的玻璃棒射出,这又是为什么?引入全反射。2、新课教学(1)全反射现象演示实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