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诗叫《彷徨》,这是为什么?》,郭沫若也有一组诗叫》,这是为什么答:问得好!我们知道,鲁迅一共有三部小说集,前两部《呐喊》和《彷徨》是关于现实题材的,后一部《故事新编》是关于历史题材的。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中的作品大多创作于1922年以前,取名“呐喊”,意思很明显,就是说作者自己受到新文化运动的鼓舞,“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鲁迅的第二部小说集《彷徨》中的作品,大多创作于19241925年,取名“彷徨”,意思也很明显,那是因为1923年以后,五四运动就进入了低潮期,革命的中心南移,新文化阵营内部也出现了分化,正如鲁迅自己所说:“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后来鲁迅还专门写了一首《题〈彷徨〉》的小诗,对自己当时的心境作了注释:“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1
f郭沫若在创作《凤凰涅》、《天狗》等作品时,正值五四运动的高潮期,所以他的诗情就如“爆发的火山”。正如他自己所说:“在1919年的下半年和1920年的上半年,便得到了一个诗的创作爆发期”,“我在那时差不多是狂了。”当时,郭沫若在日本,海这边的祖国在他的想象中就如“一个很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可是,当他于1923年回国后,看到的却是“满目都是骷髅,满街都是灵枢”,再加上“五四”的落潮,于是,他也写下了《彷徨》(十首)和《天上的街市》等与《女神》风格完全不同的低沉而优美的作品,这些作品后结集为《星空》(诗歌、戏曲、散文集)出版。其实,不仅仅是鲁迅和郭沫若,当时新文化运动中先锋们大多经历了一个由呐喊到彷徨的过程。
问:创造社主要还有谁?他们的主要刊物有什么?创造社主要还有谁?他们的主要刊物有什么?答:除郭沫若外,还有小说家兼散文家郁达夫、文学理论家成仿吾、小说家张资平、戏剧家田汉等。主要刊物有1922年创办第一份刊物《创造季刊》和后来陆续创办的《创造周报》、《创造日》(《中华新报》的副刊)和《创造月报》、《文化批判》等。
问:成名之后,郭沫若与鲁迅所走道路有什么不同?成名之后,郭沫若与鲁迅所走道路有什么不同?答:起码在两个方面是有很大的不同的。首先,郭沫若与日本的联系比鲁迅要多得多。1923年,郭沫若在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毕业后,与日本妻子安娜和三个孩子回国,1924年4月再赴日本,同年11月回国。此后又多次返回日本,而鲁迅则从此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