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出口量下降,因此重稀土缺乏,轻稀土供大于求,重稀土供不应求。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四)稀土产品的定价权缺失中国稀土资源的出口地相对集中,逐渐形成了以日本、美国、法国等国家为主的买方市场并几乎被垄断。近年来世界高科技产业飞速发展,比如电子、激光、超导体等先进科技产品都会运用到稀土这一稀缺资源,稀土的国际需求量将日渐增长。部分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资源得到可持续发展,开始限制甚至停止开采本国稀土,进行战略储备,所以转而从中国低价进口稀土。例如芒登帕斯矿,作为美国最大的稀土矿,于1997年就被封闭了,转从中国低价进口稀土。中国成为日本稀土供给的支柱,其83的稀土资源都来自于中国,成为中国稀土的集中出口国之一,除少量的工业、高科技等产业的用途,更多的却是将稀土作为战略储备贮存于海底。到目前为止我国稀土产量是1985年的1200多倍,但价格却几乎没有任何变化。正因为没有稀土的定价权,使得我国不得不被动的接受国际市场的稀土价格。(五)贸易政策制定与实施力度不足,走私猖獗在稀土资源的出口过程中,以各自利益为中心的多个经营主体,这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不惜损害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部分国内的经销商以国内价格购入稀土产品转手高价销售到国际市场。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许多国家认为中国限制出口只是针对美国、日本、欧盟等地区,是相当不公平的隐形贸易形式。虽然近几年中国海关加大了对稀土走私的力度,但是在高额的利润和大额的稀土需求情况下,稀土走私已逐渐形成了一条产业链。市场上存在许多从事稀土走私的贸易公司,他们大部分是稀土外贸方面的专家,非常熟悉稀土的特性和相关的报关流程。虽然中国加大了对出口的管理力度,但是海关不是稀土方面的专业人才,在检查上存在很大的难度。三、中国稀土出口对策与建议(一)开采与加工应由粗放式转为集约式我国稀土的出口不应仅停留在粗加工、分散销售的局面,而应该是产、供、销的整合后的动态一体。科技人才和设备的投入是基础,先进理念的学习和引进是捷径,自主创新是重中之重。(二)出口地由高度集中转为权重式分配在稀土的全球市场中,不是我国垄断了世界稀土出口,而是稀土的实际控制权掌握在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的手里。所以我们必须重新考虑稀土出口的方向并加以调整。一方面,出口地的分配不仅要考虑经济利益的获取,更要注重国际体系中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关系。我们应在国际范围内寻求供求平衡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