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常用的6种工具,它们的出现以时间轴的方式表现如下:
KPI
ROI
MBO
BARS
360度评价BSC
20世纪初
50年代60年代
80年代90年代
1)20世纪初杜邦分析法(ROI)杜邦分析法的最基本思想是将若干个用以评价企业经营效率的指标和财务状况按照内部联
系形成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最终通过投资报酬率、权益报酬率、利润等财务指标来综合反映企业经营情况,杜邦分析法的优点在于易于获得会计数据、可比性强等,通过经营与财务指标的体现,可以使管理层更清楚公司资产管理效率和最大化投资回报比。局限在于,对短期财务结果的过分重视,忽略企业可能创造的长期价值。2)50年代目标管理理论(MBO)
目标管理理论是由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提出的,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以成果为标准的管
f理方法,目标管理的实施以计划目标实施目标评价反馈为一个闭环来进行,重视人的因素,强调目标管理和自我管理,由上下级讨论绩效目标,满足员工的自我实现需求,但忽视了员工的个人素质差异,和组织内的本位主义思想,在目标设定时员工偏向于选择短期性目标,而忽略长期的发展。3)60年代行为等级评级理论(BARS)
行为等级评级理论也称为行为定位法,是一种对同一职务工作可能发生的代表性行为进行评分,建立一个锚定评分表,以此为依据对员工工作中的实际行为进行测评的方法,行为等级评级理论的优点是可以使考核结果更有效和公平,因员工行为直接参与了绩效评估,使考核结果更易接受,但不同的工作需要不同的行为表格,制定和管理成本较高。4)80年代关键绩效指标(KPI)和360度评价
关键绩效指标理论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二八原理为基础建立的,即认为组织成员80的效益是由20的关键活动完成的,因此KPI绩效管理工具主义是通过提炼和归纳组织运行中的关键成功要素,然后采取一系列向下分解,把企业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工具,同时统一员工、部门和组织的目标,将其联系起来。KPI的优点在于目标明确集中,有利于目标实现和个人与组织的利益统一,但是KPI更多倾向于定量化指标,但这些指标是否对组织关键指标产生影响,如果没有专业化工具界定起来较困难;同时过度依赖指标,而很少顾及弹性因素,考核时容易引起争端和异议。
360度评价也是80年代提出的,它是一种通过获取不同角度员工的工作表现的资料,然后进行分析评估的方法,一般包括来自上级、同事、下属、客户和员工自己的评价。优点是评估较全面,易于做出较公正的评价;缺点是工作量较大,同时还需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