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谈机器人教育的发展瓶颈
作者:黄献忠来源:《新课程小学》2011年第05期
摘要:机器人教育集高新科技与现代教育技术于一身,符合建构主义教学观。使用机器人作为载体来进行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兴趣以及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因为机器人教育处于起步阶段,机器人教育的开展、推进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困境,有些问题我们要直视并加以思考。
关键词:机器人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如果五年前有人说,机器人教育要进小学课堂,大多数人都会觉得惊愕。我也不曾想到集成了许多领域先进技术的机器人会如此和小学教育接近。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实践,我越来越感觉到机器人教育是课程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智能平台,是综合实践课程的良好载体。
我国从新课程计划颁布后,广大中小学就把设置“活动课”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我市课改丛书之《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的学习,我体会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向更新更高的层次推动。结合我校创建科技特色学校的要求,学校安排我参与机器人教育培训及比赛活动,主观上也要求能在这一起步阶段的活动中取得成绩。经过我们师生一年多的努力网络学习、参观培训、参与比赛、举办活动,在省机器人创新大赛中取得了一点成绩,而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机器人教育活动带来的全新教育理念。教育机器人必将逐步成为中小学技术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的良好载体。
因为机器人教育处于起步阶段,机器人教育的开展、推进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困境,有些问题我们要直视并加以思考。
一、教育机器人的角色定位
教育机器人首先是教学适用性符合教学使用的相关需求;其次是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特定的教学用户群决定了其价位不能过高;再次就是它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可以根据需要方便地增减功能模块,进行自主创新;此外,它还应当有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事实上,教育机器人也是一种十分典型的数字化益智玩具,适用于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并且能够以不同角度、通过多样的形式发挥其教育功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我们作为活动的开展者希望看到教育机器人商家的有序竞争,但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出台教育机器人的行业指导规范。没有指导标准不利于机器人厂家的制造与销售。对教学机器人而言,其结构相对简单,可开发性也有局限,甚至作为智能玩具的优势显著,其造价是可以下降的。如果合理地针对市场进行分析与运作,是完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