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到任何一方的部队驻地安置;未婚或者离异的,可比照驻地军队干部配偶随军条件予以安置。
4
f以上这些新规定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我市接收安置军转干部的数量。二、2004年我市军转安置任务和面临的形势2003年,我市的军转安置工作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时间紧、任务重、安置难度大的情况下,各地区、各部门想方设法拓宽安置渠道,深入调查摸底,合理编制安置分配计划,实施安置去向重点倾斜,严把进公务员队伍的“考试关”,促进双向选择,维护企业军转干部稳定,较好地完成了1049名军转干部的接收安置任务。其中接收安置师职干部19名,团职干部256名。团职干部的相应安排率达977。对在部队荣立二等功以上或长期在边防、海岛等艰苦地区工作,以及长期从事飞行、舰艇工作等有各种贡献的转业干部,也按有关政策规定和转业干部本人意愿给予了一定照顾,基本实现了部队、接收单位和军转干部本人的“三满意”。2004年,全军(含武警部队)共有84594名干部转业到地方工作。国家下达给广东省接收安置军转干部的任务共5269名,其中师职干部96名,列全国第一位;团职干部1197名,列全国第二位。省下达给我市接收安置军转干部的指标共2239名(不含师职干部),占全省接收总数的42,其中团职干部517名,营职以下干部577名,专业技术干部1145名,安置任务之重为广州历年之最,形势相当严峻。与往年相比,今年我市的军转安置任务有
5
f“两大特点、六大难点”:“两大特点”:一是军转干部数量倍增。今年我市的接收安置指标比去年增加了1190名,增长了113;二是军转干部队伍结构特殊。具体表现为团级干部多,专业技术干部多且集中为医务干部。“六大难点:就军转干部本身而言,一是期望值过高,98希望转业到党政机关;二是职务高的偏多;三是女性数量偏多;四是年龄大的偏多。就地方来说,一是空缺编制少,我市党政机关基本满编,少数甚至超编,事业单位正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用制;二是在师团职干部安置上,空缺职数少,安排实职难。然而,在困难与挑战面前,我们也要看到,我市有着做好军转安置工作的诸多有利条件:一是有坚强有力的政治基础和组织保障。市委、市政府历来对军转安置工作高度重视;地方和军队各级部门一直大力支持、全力配合;全民的国防意识大大增强;我市连续五年被评为“双拥模范城”等等,这些都形成了良好的军转安置工作的政治社会环境。二是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改革开放以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