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心身健康、经济基础、社会角色、生活价值的丧失毕生发展观老年期人格的变化1不安全感2孤独感3适应性差4拘泥刻板性,速度减退5趋于保守6回忆往事库伯勒罗丝死亡过程1否认2愤怒3讨价还价4抑郁5接受变态心理学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以及精神病的预防和康复等。变态心理学学科简史公元前400年,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希波克拉底)认为:人的异常心理和行为是大脑受损
f所致。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1精神分析理论:人的生物本能可以是人类心理动力之一,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2行为主义:人类无论是在进系进化中,抑或是个体发育中,其定向反射(探究反射)作为一种适应环境和积累经验的本能(或称认识本能),是心理发展的动力之一。3人本主义:把握住了人类社会性的合理内核,即个体与群体的矛盾对立统一问题。依附本能是个体社会化的内在依据和初始动力。正常心理活动有正面的功能:1、生物属性:适应环境2、社会属性:人际交往3、精神属性:信息交换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1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2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3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4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非标准化的区分1、统计学角度2、文化人类学角度3、社会学角度4、精神医学角度5、认知心理学角度标准化的区分1、医学标准2、统计学标准3、内省经验标准4、社会适应标准心理学的区分原则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自知力: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与批判能力。1、知道自己有症状2、知道为何有症状3、有求治的愿望
感知障碍
(一)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又称感觉增强,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感觉阈值降低,多见于神经症和更年期综合症及脑外伤恢复期。2、感觉减退,是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降低,感觉阈值增高。患者对强烈的刺激感觉轻微或完全不能感知(感觉缺失)。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感觉缺失见于癔症,称转换症状,如失明、失聪3、内感性不适,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多见于神经症、精神分裂症、
抑郁状态和躯体化障碍等,可继发疑病观念二知觉障碍1、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2、幻觉,是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幻觉的种类(1)幻听:命令性幻听、评论性幻听、争论性幻听(2)幻视(3)幻嗅(4)幻味(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