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中国的洋务运动与日本的明治维新之比较【摘要】:中国的近代化发端于洋务运动,日本的近代化开始于明治维新。这两个运动在两国的经济发展上基础和历程有若干近似之处但结局完全不同一个是基本上成功了一个是完全失败了随之决定了两国人民近百年的不同命运。分析比较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异同,不仅能加深对这两次改革的理解,而且对当前提供重要启示。
【关键字】:洋务运动明治维新改革比较
【正文】:中、日两国面对19世纪中、后期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进逼,都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改革,然而最终达成改革目标而独立富强的,却是日本。近代化伊始,中日两国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正是这些不同之处,使中日在近代化道路上产生了巨大差距。
一、两国政治背景的比较
中国当时封建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绝对统治权力。他在实际上也是完全掌握了政治上的统治权,军事上的指挥权,经济上的支配权和意识形态上的控制权。洋务运动正是在高度的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之下进行的洋务派很微弱的努力既受到皇帝的限制,又受到封建顽固派的强有力的阻难。
日本属于传统体制属于封建世袭领主制。在幕藩体制下,日本是一个松散的有多个藩地组成的国家,藩主有很大的自治权;但是这些藩地有很强的天皇中心观念,这使得明治政府的中央集权体制相对简单得建立起来。幕藩体制下等级森严,日本农民阶级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高涨,成为明治维新成功的最根本动力。在“尊王”的口号下,各阶层很自然得都拥戴天皇,使天皇在实际上取得了统治权。
中日两国都是“后发型”现代化,但日本“后发”的同时又是“外生”的,有学者认为日本实现较彻底改革的关键是立志推进现代化的领导人掌握了国家实际的政治权力,能将传统政治领导转化为具有现代化倾向的政治领导,并维持领导集团内部的高度团结。高旺:《晚清宪政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政治发展中的影响因素分析》,求索,20015
日本在幕府时代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天皇并无实权,幕府末期,掌握实权的幕府统治者又不得人心,在对内对外的政策上引起了国内人民的不满,出现了统治危机。这使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得以发动并成功。无实权的天皇和下层资产阶级可以联合以夺取实权,下层的资产者可以利用天皇的名义去反对幕府统治者,这些条件在中国是没有的。董以山:《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之比较》,山东大学学报,19951〕)二、两国改革前经济上起点的比较
当时的日本和中国在自己社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