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玻璃的粘度及表面性质
41玻璃的粘度
在重力、机械力和热应力等的作用下,玻璃液(或玻璃熔体)中的结构组元(离子或离子组团)相互间发生流动。如果这种流动是通过结构组元依次占据结构空位的方式来进行,则称为粘滞流动。当作用力超过“内摩擦”阻力时,就能发生粘滞流动。粘滞流动用粘度衡量。粘度是指面积为S的两平行液面,以一定的速度梯度需克服的内摩擦阻力f。
dV移动时dx
fηS
式中:η粘度或粘滞系数
dVdx
(41)
S两平行液面间的接触面积dVdx沿垂直于液流方向液层间速度梯度
粘度是玻璃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质,它贯穿于玻璃生产的全过程。在熔制过程中,石英颗粒的溶解、气泡的排除和各组分的扩散都与粘度有关。在工业上,有时应用少量助熔剂降低熔融玻璃的粘度,以达到澄清和均化的目的。在成形过程中,不同的成形方法与成形速度要求不同的粘度和料性。在退火过程中,玻璃的粘度和料性对制品内应力的消除速度都有重要作用。高粘度的玻璃具有较高的退火温度,料性短的玻璃退火温度范围一般较窄。影响玻璃粘度的主要因素是化学组成和温度,在转变区范围内,还与时间有关。不同的玻璃对应于某一定粘度值的温度不同。例如粘度为1012Pas时,钠钙硅玻璃的相应温度为560℃左右,钾铅硅玻璃为430℃左右,而钙铝硅玻璃为720℃左右。在玻璃生产中,许多工序(和性能)都可以用粘度作为控制和衡量的标志(见表41)。使用粘度来描述玻璃生产全过程较温度更确切与严密,但由于温度测定简便、直观,而粘度和组成关系的复杂性及习惯性,因此习惯上用温度来描述和规定玻璃生产工艺过程的工艺制度。411粘度与温度关系由于结构特性的不同,因而玻璃熔体与晶体的粘度随温度的变化有显著的差别。晶体在高于熔点时,粘度变化很小,当到达凝固点时,由于熔融态转变成晶态的缘故,粘度呈直线上升。玻璃的粘度则随温度下降而增大。从玻璃液到固态玻璃的转变,粘度是连续变化的,其间没有数值上的突变。所有实用硅酸盐玻璃,其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都属于同一类型,只是粘度随温度的变化速率以及对应于某给定粘度的温度有所不同。41表示两种不同类型玻璃的粘度温图度曲线。这两种玻璃随着温度变化其粘度变化速率不同,称为具有不同的料性。曲线斜率大的玻璃B属于“短性”玻璃;曲线斜率小的玻璃A属于“长性”玻璃。如果用温度差来判别玻璃的料性,则差值ΔT越大,玻璃的料性就越长,玻璃成形和热处理的温度范围就越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