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郑和远航
授课时间:2016年4月2日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3、情感目标: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郑和第一次远航是重点,引导学生能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到
这是次规模宏大的远航,也是一次友好和勇敢的远航。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感悟、揣摩,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
大意义。
教学资源: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题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你们知道1492年发现新大陆的是谁?对,是哥伦布,而早在明代,我国就有一位航海家,他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九十多年!他就是板书“郑和”,他是怎样去那么遥远的地方的,读课题“郑和远航”,此次航海历时久远,几乎耗尽郑和毕生的时间,远航给中华文化历史留下了灿烂夺目的一笔,生读课题“郑和远航”
【设计意图】读题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对课题的意思进行了初步的解析二、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2、指名读。●字音:“瓷”、“撕”是平舌音。“梧”声调是第二声,不是第三声。●字形:“拳”上半部分两横,不是三横。“魁”的“鬼”的“竖弯勾”要写得大一些,是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
f●相机指导书写撕:左中右结构的字,结构要紧凑。魁:半包围结构的字,“斗”要被“魁”包住,“厶”写得小一些。监:上大下小3、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正音。4、初步了解课文提示:课文主要讲什么?明确:(1)课文哪几个小节,写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内容?(第1~5自然段)(2)课文的第6~7自然段又写了什么?5、同座位互读全文,进一步读通课文(郑和下西洋的次数和意义)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老师不再局限于带着学生对课文读读、议议、讲讲,
而是以学生为活动主体。实践性的语文探究性活动。
三、质疑:
1部分重点词语的理解(结合课文再次朗读理解)2针对课文质疑
四布置作业
1、进一步完成课后的描红和临写。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启发质疑1、读新词:派遣赠送呼啸身材魁梧扶老携幼奔腾咆哮健步瓷器撕咧抱拳珊瑚浩浩荡荡惊叹不已
镇定自若化险为夷
2、这些新词每组都描绘了郑和第一次远航中的一个场景,谁能用小标题来概括一下?(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3、大家想不想亲眼见识一下郑和第一次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