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在高一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研究
萧山三中郑荣
【摘要】由于我省初中历史教学的薄弱性,高一新生既不具备系统的历史知识,更不具备有效地历史学习方法。但是高一新生对历史学科抱有憧憬,拥有学好历史学科的激情。因此,在高一历史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用教师的理性保鲜学生学习历史的激情。本研究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了高一学生提问的现状及影响学生提出问题的因素。针对以上情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培养高一学生提出历史问题能力的教学策略:创造质疑环境,培养质疑精神;排除心理障碍,培养问题意识;指导质疑方法,帮助学生提出问题;积极评价,体验成就感,使学生乐问。本文通过对培养高一学生提出历史问题的能力的初步探索,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历史能力的全面、和谐地发展。【关键词】高一历史问题意识提问能力教学策略
一、研究背景(一)培养高一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重要性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每位教师逐步意识到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说是一门教育艺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但多数情况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被动回答问题,而不是启发式地给学生提供产生问题的情境;或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问题,而不给学生提供自行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机会。因此就有了杨振宁博士的评价: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中国学生不善提问题、不愿提问题,因而缺乏创新精神。我国教育历来重视问题教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古人早已认识到问题对学习的价值,指出质疑是学习的源头。反对“满堂灌”,提倡提问式教学已成为当代课堂改革的特点之一。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孜孜以求地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特征;培养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是培养未来创造型人才的突破口。传统的历史教学过多地强调学科的逻辑体系而忽略学生的真实体验《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多次提及“提高学生历史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对学生历史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的评价”。足以说明新课程对培养学生的高度重视,要求把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二)高一学生问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