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传统的回归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教学的意义与作用自不待言,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阅读教学也是作为课改的重点和阵地而精心设计的。这从语文教材的多元化上可见一斑。的确,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乃至整体的语文素养起着其他教学形式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就是从应试的角度来看,阅读教学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但是,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的现状中,不难看到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不少打着新课改旗号的阅读教学既不利于应试也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天马行空,不着边际,表面上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实际上学生就像在唱大戏,所获无多。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忽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能力的训练说到底,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实质,理想的阅读教学应该在找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结合点的基础上,在适当的语言学习环节中恰当地渗透人文精神教育。既不是同等对待、平均用力,也不能有所偏废。然而现在的许多教师在阅读及教学中存在明显的重人文轻工具的倾向,甚至错误地以为谁重视知识、强调训练,谁就是保守落后,就是与新课改的步伐不一致。殊不知,阅读的过程是对语言文字的认识、理解和感悟的过程。阅读能力也是在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一定量听说读写训练的基础上逐步积累来的。试想,如果缺少必要的语文知识和阅读能力,如何能带领学生深入地理解和领悟作品的内涵。如果这样的话,倡导通过人文学科本身所独具特色的价值理性和方法去引导语文教育的以充分挖掘课文中的各种人文资源,从而塑造全球化时代新公民形象为目标的语文新课程终究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以阅读文本为核心,认几个字,写几个词,背几个精彩句段,了解一些阅读方法,积累相关的语文知识,所有这些,都不应该从新课改的阅读教学中消失,毕竟,它们将给学生带来实实在在的收获,而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收获,将构筑起学生知识和能力体系中的宏伟的语文殿堂。2脱离文本,大搞所谓的情境体验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忽视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语文能力的训练,必然会带来对阅读文本的漠视乃至脱离。这种漠视与脱离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对阅读文本浅尝辄止,往往是三五分钟即读完课文,甚至学生都不用翻书,然后教师便带领学生以极尽之能事地进行不着边际地拓展延伸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