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用者,也要严格掌握疗程和剂量,不应超过外科手术预防应用范围,即在术前3060分钟给予次足量的抗菌药物,以保证在介入性治疗和检查期间血液及组织中有足够的血药浓度;介入检查和治疗超过46小时即超过已给予的抗菌药物的半衰期可在术中再追加给予一剂足量的抗菌药物,以保持血液和组织中有足够的血药浓度。介入检查和治疗后回病房应用一剂足量抗菌药物,最多给药也不应超过48小时。这样足以保证介入有创性检查和治疗不会发生感染。术后无感染的和无明确的感染诊断不得随意应用抗菌药物。无指征的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尤其是广谱药物不仅达不到预防目的,而会引起菌群失调、二重感染、毒副作用和其他的药物不良反应。
2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病人的感染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要有足够的认识,抗菌药物不能长期预防一切可能发生的感染,只能在特定的应激状态或针对某些专门的致病菌进行短期有效的预防。
(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1、管理组织与职能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工作由院长领导下的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共同负责承担,同时成立“抗菌药物应用与管理专家咨询组”和“抗菌药物管理小组”。具体工作由医务科组织实施。抗菌药物应用与管理专家咨询组的职能:1负责临床抗菌药物应用与咨询工作,定期开展综合评估,促
f进抗菌药物应用合理化。2组织临床抗菌药物应用专题讨论、专题查房和应用会诊。参
与医院感染病人应用抗菌药物疑难问题的解决。3参加新抗菌药物介绍会,参与把握进药质量关。严格控制昂贵
的新抗菌药物进入临床。4定期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培训。5指导开展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相关科研工作。抗菌药物管理小组职能:1抗菌药物管理小组由药械科、院感办、医务科、护理部、检
验科及内、外、妇、儿等科室负责人参与组成,形成全方位完整的管理体系。
2实行抗菌药物应用分线及管理,开展临床应用调查和质控,监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努力提高用药水平。
(3)确保进药质量,及时发布合理用药讯息,适合临床用药需要。(4)监督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制度的实施,并与医疗质量控制奖惩办法相结合。(5)定斯提供临床标本分离的主要致病菌及其药敏试验结果,以供临床选药参考。2、实行分线、分级管理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分线原则:一线:疗效肯定,价格适宜,不良反应小。二线:疗效肯定,价格昂贵或不良反应大。
f三线、抗菌效力强,易致菌群失调(保留药物,对微生态影响大)或价格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