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大于±005√
(m),
为路线上的边数。垂直角观测测回数与限差应符合表35的规定表35垂直角观测测回数与限差表
等级
测回数
指标差
垂直角互差
一次附合
DJ2
1
15″
25″
DJ6
2
25″
25″
二次附合
DJ6
1
25″
25″
观测结束后,在各种限差均不超限的情况下,可采用非严密平差模型进行高
差配赋,计算出各点的高程,最后打印观测计算资料统一装订成册。
第四章地下管线测量
管线调查、探测作业结束后,即可开始管线点的野外数据采集工作。地下管线测量应采用解析法,高程测量采用测距高程三角测量。外业观测时,采用5″级全站仪,以各等级控制点为依据进行角度与距离测量,从而获得各管线点的平面坐标及高程。
管线点的位置是以管线构筑物的几何中心为准,即圆形管线井测其井盖中心,方形井测其对角线交点,物理探测点(直埋管线点),以探测时打入的钢钉位置为准(上述各种点位在管线调查时均已用红油漆做好了标记)。
15
fXX市地下管线探测工程
技术设计书
观测时,水平角按方向观测法半测回测定,水平距离一测回(一次读数)测定,垂直角(天顶距)按中丝法半测回测定,仪器高用钢卷尺丈量至mm,棱镜高采用固定高度(个别点位加减常数)。
观测数据直接存入全站仪内存,为切实保证观测的点号与记录器中的记录的点号能一一对应,立棱镜者每立好一个管线点应用对讲机将其点号通报测站记录者,记录者将点号输入记录器,使点号与观测数据一一对应。(在燃气管附近使用对讲机应注意防爆)
在管线点数据采集过程中,要注意随时进行检查,发现错误或遗漏应随时纠正处理。
第五章1:500带状地形图修补测
51基本要求
1、应采用内外业一体化全数字成图的测图方法,测图软件宜统一采用XX市城建档案管理办公室的指定软件。
2、带状地形图的施测范围为沿管线展布道路两侧第一排建筑物、地物点、道路、人行道等(构)筑物,没有建(构)筑物时,应测至距管线30m,并注明;
3、数据格式为DWG文件(不含管线)。
52地形测量
地形测量的数据采集,采用5″级电子全站仪以极坐标的方式进行。测站点至碎步点的水平角按方向观测法半测回观测,距离按单程一测回测定,用于倾斜改正及计算高程的天顶距按中丝法观测半测回,并在不同测站施测重合点检核。所用仪器
的各项指标均符合《规程》中的相应要求。野外采集的碎步点数据采用全站仪本身的内存进行记录,每天作业结束后,将数据传输
进计算机解算出坐标。然后利用成图软件展绘到微机中,根据野外测站草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