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行政规划变迁及其风俗文化
摘要高州是一个富有独特风俗文化的城市,孕育了一代代优秀而又有特色的后代,
同时也孕育了一种独特的高州文化。本文通过对高州的历史由来及其行政规划变迁的介绍,使更多人了解高州人,理解高州独特的风俗文化。
关键词:高州行政规划变迁历史由来风俗文化年例高州目前的行政规划
高州市,位于粤西南部,东近南海,南踞鉴江平原,西连广西北靠云开大山,扼粤桂六县市要冲,是广东省茂名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交通便利,通信发达,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齐全,自古以来便是一个人杰地灵,经济文化繁荣昌盛的粤西重镇。2008年,高州市行政区域面积3276平方公里。全市户籍人口426295户1676769人,比上年减1184人,男性891469人,女性785300人,男女性别比为113:1。高州人绝大部分是汉族,少数民族是近来工作、结婚从外地迁来的。汉族包含有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及福佬民系,使用语言为粤语、客语(涯话)和闽南话(黎话),通用粤语。其中客家民系大约有30万人,主要分布在高州东部和东南部、东北部的泗水、谢鸡、根子、分界、新垌、云潭、大坡、马贵、深镇等镇;福佬民系零星分布在与电白交界的几个镇和西部一些镇,基本上已融入广府民系。高州市总面积327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377万亩,耕地面积80万亩。它包括了437个村委会,个居民委员会,405770个村民小组,市人民政府驻潘州街道,邮编:525200。区号:0668。粤语拼音:Gouzeoxi,普通话拼音:Gaozhoushi。它共辖23个镇,5个街道办,分别有:谢鸡镇、新垌镇、云潭镇、根子镇、分界镇、泗水镇、石鼓镇、镇江镇、沙田镇、荷塘镇、南塘镇、石板镇、荷花镇、潭头镇、东岸镇、大井镇、长坡镇、平山镇、深镇镇、古丁镇、马贵镇、大坡镇、曹江镇、潘州街道、山美街道、宝光街道、石仔岭街道、金山街道。
历史由来
“高州”这个地名概由“高凉郡”演变而来。一说高凉郡以今高州市曹江镇银塘的高凉岭而得名。《读史方舆纪要》载:“高凉山,本名高梁,以群山森然、盛夏如秋,故名高凉。”【夏、商、周至秦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初至公元前256年,今高州境属百越。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平定南越,置南海、桂林、象郡,今高州境属桂
1
f林郡。【汉至晋时期】秦亡后,南海郡尉赵佗取桂林、象郡,称南越武王,及至西汉前期,今高州境属南越国。公元前111年(西汉,元鼎六年)汉灭南越国,分其地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