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观念,拓宽思路,为今后的进一步改革打下基础。七、教学模式改革
f(一)推行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第一时段自主学习、交流展示(推荐时间为20分钟):课前,教师要在研究课标、把握教材、分析学生的前提下,按照我校导学案设计的要求,集体研究精心设计出导学案并在课前的头天晚自习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充分预习,完成导学案中的各项内容。学习目标要严格遵循课标、教材的要求,注重显性的知识和能力,要把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融入知识和能力目标之中。课堂上,教师要认真检查学生的导学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然后通过学生板演(板演的人数不少于5人次,充分利用前后两个黑板的空间)、学生互评、学生讨论和教师点拨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导学案中题目的设计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要充分体现“小台阶、大容量、快节奏、勤反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初步学会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在“自主学习”的时间里,教师必须使学生明确学什么怎样学?学的是否有效?“先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要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宜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即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48人左右学习小组,针对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共同进行探究。第二时段释疑点拨(推荐时间为10分钟):本时段重点解决教学中的“五点”(重点、难点、热点、易错点、易混点),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从宏观的角度构建学科知识体系,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掌握规律和方法。在“释疑点拨”的环节,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探究教案中设计的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针对教学中“五点”而设计的,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有梯度和台阶,要有挑战性和创新性,接近学生最近的思维发展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综合等思维品质和批判精神。对于只有部分学生能解答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交流,再由教师补充、更正、评点。此类问题多是有一定难度的倾向性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要求学生敢于质疑,争论和各抒己见,是培养学生创造
f性思维的最佳时机,必须紧紧抓住。为此,教师要积极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开动脑
筋,各抒已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敢于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