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应为“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4.A【解析】逐:追随。5.A【解析】A项,都解释为“只”;B项,分别解释为“停止”,“过去”;C项,分别解释为“蜿蜒曲折”,“妩媚动人的样子”;D项,分别解释为“令人同情”,“可爱、可羡”。6.A【解析】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7.B【解析】张九龄,应为张旭。8.D
9.B【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不合逻辑,递进关系颠倒;C项,成分残缺,在“无噪音”后加“的原则”;D项,搭配不当,将“塑造的”改为“塑造了”。10.B
f【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此段文字的逻辑是先谈这是需要诗的时代及其原因③,紧接谈诗人的使命④,注意“因为”和“而”的衔接。接着谈诗人诗意活法的意义①,接着举例⑥,而②⑤都是对⑥的分析,根据“也许是”和“但”的逻辑关系,知先②再⑤。11.(1)海上明月共潮生(2)月照花林皆似霰(3)江天一色无纤尘(4)不知乘月几人归12.(1)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的明月是多么姣好和媚人!(2)人们把它看作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对它寄托了无尽的美好想象和幸福向往之情。(3)它常常在皓月当空、清辉泻地的夜晚,激起异乡游子炽烈的乡思。【解析】本题考查长短句转换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提取语段的主要信息,先确定主干句,“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的明月是多么姣好和媚人”,以此作为主干句,然后把其余信息变成短句按正确顺序列出即可。
(一)1.悠悠远去的白云,暗喻游子离家远去而又行踪不定,自然而然地引出青枫浦上的游子。“不胜愁”渲染了游子的愁云惨雾、相思情愁。游子随着月光想到家乡的“明月楼”,于是自然地写到思妇。写思妇的相思,既反衬游子的羁愁,又给读者留下回味无穷的余地。2.这八句诗通过月照闺房,思妇托鸿雁、鱼龙传讯不得的情景描写,构成一幅轻曼如烟、柔婉似水的怀远图,抒写了缠绵悱恻、难以排遣的相思之情。3.时间上,以“落花”,写伤春惜春,表达思归之切;空间上,以“无限路”“不能乘月归”,表达有家难归之无奈;借“落月”“海雾”“江树”等意象,烘托思家不得的凄苦伤感。4.本节诗歌抒写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无论是思妇“愿逐月华流照君”的痴情,还是游子期望回家与思妇团聚的急切及不得回家的怅惘之情,都反映了他们真挚纯真美好的爱情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他们相望相思之情其实深蕴着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之情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