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牙舟陶初探
作者:吴俊卿来源:《江苏陶瓷》2015年第06期
摘要牙舟陶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牙舟陶逐渐受到塑料制品和铁制品的替代,在这样的背景下牙舟陶不断出现新的形式,以适应现代的市场需求。尽管如此,牙舟陶依然面对着传承上的种种困难,因此对当今社会环境下牙舟陶艺术价值的深入挖掘与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牙舟陶:艺术价值:发展
1牙舟陶概述
牙舟,贵州省南部的一个偏僻村落,隶属于黔南布依苗族自治区,地处滇、黔、桂三省交界处,主要居住着布依族、苗族和汉族,民俗文化丰富,境内有丰富的陶土资源和适合烧陶的“栗木材”。据史书记载,明朝洪武年间,江西人杨正真入黔在平塘地区建长官司衡署以后社会秩序安定江西迁居平塘地区者日众,生活用品(包括陶瓷)生产工艺相继传人,传统牙舟陶主要生产的品种包括烟斗、盐辣罐、泡菜坛、油灯、酒具等实用器具深深地根植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受到当地百姓喜爱。当地的老陶工张福亮老人说“七十年代往后,由于塑料制品和铁制品的普及,陶器逐渐在日常用品中的地位淡化因此陶瓷厂开始走下坡路”。1985年张福亮老人率先脱离“平塘县美术陶瓷陶瓷厂”,成立了自己的小作坊1992年平塘县美术陶瓷厂正式倒闭工人纷纷回家,有的务农有的做起了小生意直至今日仅有四户人家在坚持做陶。由于陶瓷实用器的衰落,现在的牙舟陶主要以制作形态生动、表情怪异的装饰艺术品为主,加上牙舟陶特殊的玻璃质釉形成了一件件光怪陆离的当地人口中的“小怪兽”。这种装饰手法的出现以及牙舟陶能够名声大震都不得不提到贵州省前美协主席刘雍,由于被牙舟陶古拙又天真的乡土气息所深深打动,上世纪80年代初,刘雍只身前往牙舟,开始学习牙舟陶的烧制工艺。刘雍在设计和制作牙舟陶时,既保留牙舟陶的传统风格,又从蜡染、织锦、刺绣中汲取营养设计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由此也扩宽了牙舟陶的形式,为牙舟陶注入新的血液。
2牙舟陶的艺术价值
(1)艺术形态
虽然牙舟陶是汉族带入的一种制陶技术但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或多或少得融入其中。布依族是当地人口比例较多的一个民族,约占总人口的20左右。原始社会时期,出于对自然的恐惧,人们迫切需要寻求精神的庇护,于是便产生了图腾崇拜。布依族的图腾内容丰富,主要有龙图腾、凤图腾、鱼图腾等,他们将这些图腾作为装饰,应用在衣服、染织、雕刻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