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部分被告获取早期和解,然后用这些资金继续跟其目标对象诉讼,赚取最大收益。这类公司通过专利运营收益再吸引投资者或促进股价上涨,获得新的资金用于进一步研发创造专利或收购专利,再继续进行专利包运营行为,形成循环。“随着中国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并以更大的力度走向海外市场,就越有可能成为暴露于‘专利流氓’狙击枪之下的‘大肥羊’。”沈剑锋说。根据Pate
tFreedom的统计,华为和联想在2012年均遭遇了13起由“专利流氓”公司发起的诉讼,而仅2013年上半年,华为所遭遇的这类诉讼案件又上升到15件。“大肥羊”的反击战沈剑锋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强调,中兴通讯非常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并尊重其他公司的知识产权,目前中兴已在全球布局5万余件专利、14万件已授权专利,尤其在LTE领域已声明基本专利800多件,全球占比达10,“中但兴反对无序的知识产权滥用及滥诉行为”。而实体企业如果一旦被“专利流氓”盯上,首先一定要确保在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下制定策略,其次,综合运用常规手段,比如积极应诉,主张不侵权或对方专利无效,启动反诉,等,及非常规手段来应对。事实上,中兴通讯和华为就在不久前的一场应对I
terDigital的专利侵权诉讼取得了初步胜利。作为一家大型NPE,I
terDigital拥有近20000件专利或专利申请,并宣称在无线通讯领域拥有多项2G、和4G标准专利。3G2011年7月,I
terDigital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及联邦地区法院指控中兴通讯等企业侵犯其专利,要求启动337调查并发布排除令,禁止被诉公司在美国销售3G移动设备。2013年12月20日,美国就I
terDigital诉中兴通讯等专利侵权一案,ITC行政法官做出最终裁定,中兴通讯没有违反337条款,不侵犯原告起诉七项中的六项专利权,其余一项也被认定为专利无效。中兴通讯与I
terDigital在联邦地区法院的诉讼还在较量阶段。
f沈剑锋表示,2013年,中兴通讯已在美国连胜由I
terdigital、TPL、Flashpoi
t等3起专利运营公司发起的337调查。回顾应诉过程,沈剑锋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I
terDigital自2011年起发起诉讼开始,中兴通讯就组建了包括技术、商务、法律及品牌、证券等相关应诉团队,并选聘具有丰富ITC诉讼经验的律所积极进行应诉。整体应对过程中,既包括针对I
terDigital诉讼的常规应诉抗辩点进行反击,比如涉案专利的全球无效、不侵权抗辩及产品的回避设计分析,亦包括针对I
terDigital的主动性反击,包括在国内反诉、反垄断调查准备等。在整体策略上,除了积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