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试论柳永《八声甘州》的抒情艺术
宋代词人柳永的《八声甘州》上阕铺写深秋景象,下阕直抒乡愁。通过对羁旅行役之苦的形象描摹,真实再现了自己强烈的思归情绪。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这曲词:“长调自以周柳苏辛为最工,若屯田之《八声甘州》格调千古,不能以常词论之。”①《八声甘州》之所以写得“旖旎近情”②,这与其独特的抒情艺术脱换、转折、悬想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脱换:粉涂感情“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以一“对”字领起,层层铺写景物:先写一阵秋雨之后秋色凄清,再写渐觉风冷霜寒,山河萧索,花残叶败,描绘出一派深秋悲凉的景象。“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挡之势。一“紧”字,写尽悲秋之气。“霜风凄紧”“红衰翠减”既是对景物的观感,也是人物心情的写照。“渐”和“苒苒”相互照应,写出了景物凋零的过程,也暗示了人物悲情逐递加浓。写了群芳凋谢之后,再以“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暗喻情思不断,为整个景色涂上了感情色彩。从以上的阐释中发现,词人把天涯行客的无限忧郁和伤感渗透于层层脱换的景物中,把感情愁思色调粉涂得愈来愈浓,渲染了凄凉的气氛,为下文的抒情述志作了必要的准备。同时,克服了赋体文的散漫铺衍,拓展了情景交融的传统表现手法,使词的表现力获得了提升。二、转折:表现主客观矛盾词的下阕由“不忍”二字统领,既是对上阕所见景象而说的,又是对下阕所抒的离愁别绪而说的。它在整首词中有着“结上开下”的重要作用。“不忍登高”乃是对登楼临远的反应,词人便层层揭示“不忍”的原因:一是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收”;二是羁旅萍踪,深感游宦淹留;三是怜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层层剖述,婉转深曲,特别是“想佳人”,揭示出“不忍”之根,更悬想佳人痴望江天,误认归舟的相思苦况;不仅如此,还转进一层反照自身,哀怜佳人怎知我此刻也在倚栏凝望!
f“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望故乡而难见:主客观矛盾之一。“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久久漂泊他乡,有家不能归:主客观矛盾之二。“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想佳人思念自己之急,却又无可奈何:主客观矛盾之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