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网络群体心理与舆论引导策略研究
作者:李志强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12期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提出针对性对策。网络具有多维度、高速度、聚众性等心理特征,网络中的网络群体及其行为呈现出角色集众性、群体聚核性、舆论牵引性、心理强化性等特征。基于网络群体心理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握网络群体的特征,主动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网络群体和网主,发挥网络群体中骨干对校园网络文化的积极引领作用,积极发挥正向舆论引导作用,建设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互动网络家园,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网络群体;心理特征;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2022104
人类社会已进入数字化时代,网络已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全面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3年1月份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从年龄段分布上看,20~29岁的年轻人最多,所占比例为304,远远高于其他年龄的网民而占绝对优势1。属于这一年龄段的大学生,由于获得网络空间的便利性、时间的充裕性,以及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发展性问题等原因,更成了网民中的主力。易班是由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的、上海市教育系统网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独立研发的网络互动社区平台,针对校园师生群体,贴近学生需求,形成了特定的校园“圈子”网络班级和网络学生组织。本文以易班为研究平台,对互联网时代的网络群体心理特征进行研究,并在引导网络舆论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一、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云时代”的互联网具有多维度、高速度、聚众性等特征,已逐渐超过电视和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中国互联网的主体是青少年,网络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SNS社区类网站的兴起,网络逐步成为学生交流和表达情感的领域。基于社区共享、信息聚合和自助服务为核心功能的Web20技术构建的网络平台的传播,个体的思想不仅仅停留在网络空间中,而且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
(一)面临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面临挑战。在互联网环境下,所有网民的地位是平等的,网民很少有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