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通过听课、评课,反馈教学情况,使年轻教师比较迅速地成长起来。②加强校本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养。各教研组也根据各自的学科特点举行了各种组内校本培训学习。③发挥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根据县教研室工作计划和在中心校的统一部署下,教导处组织了老师参加了听课、讲课、评课活动、说课。此外,学校还参与开展了一系列教研活动,促使教师学习课改精神和理念,积极钻研新教材,推动课程改革深入进行。3、严格执行“减负”规定,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要树立“四十五分钟质量意识”,充分利用好课堂多媒体的教学平台和优质教育资源,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任课教师都能够结合专业和学科特点,提升自己的专长,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取得较好的效果。三、优化教学过程管理1不断强化课堂教学的管理,加强教学模式研究。一学期以来,我校把“如何打造高效课堂”确立为统领
3
f全校的核心教研主题。从教研组长、县级骨干教师、校级骨干教师这几个层面抓起,分别进行了研讨课、示范课和推门课,并围绕主题进行研讨,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1、学校制定了“校长室教务处教研组教师”的教研网络图,校长处在金字塔的最上端,对集体备课和其他教研活动全程监控与指导。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有学科教研组和年级备课组,实行校领导分包教研组制度,每次教研活动都要进行组织、检查、指导。学校发挥教研组群体作用,集思广益,做到优势互补,提高全体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研究教材,备学生、论方法、注过程、备资源。2教研组活动步入规范化轨道我校教研组采用随时活动制,教研组学初制定教研活动计划,学中按照计划有效落实,在常规活动的同时结合上级开展的活动,如“教学常规月”和各种优质课评选,教研组开展形式多样的“评校级能手”“示范课”“说课活动”等听评课活动。3积极支持老师外出学习、培训。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参加市县级外出培训,返校后并撰写纸质学习反思、感悟,上交教务处,存档,电子稿学校教务处整理存档。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4
f1、不足回顾一学期来的工作,每一项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中心校的大力帮助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