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房地产业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回顾
一、房地产业国家宏观调控的背景近年来,我国商品住宅价格持续上涨,从先前中心城市的上涨到目前二三线城市住宅价格也呈“飞涨”的势头。据统计:2004年商品房平均售价比上年增长144%。其中,住宅平均售价全年增长152%,为1998年以来的最高增幅,而2004年国内gdp增长率为95%,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39%。进入2005年后上涨势头依然不减,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76。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显示,2006年全国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为3132元平方米,其中6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超过10%,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价格同比上涨64%。房地产价格极大的偏离长期均衡值,房地产处于市场失灵的状态。不合理的高房价对经济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表现在:1、高房价与房地产开发企业高利润使社会经济要素配置错位,导致房地产业投资居高不下,并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畸形发展。2、高房价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的绝大部分支付了房款,不得不缩减其他消费,产生了消费的“挤出效益”。3、高房价使居民购房不得不依赖银行金融支持,个人住房按揭款的增加使整个银行体系的风险也在积累。4、高房价直接引致了“买不起房”和“穷人无房”现象的发生,社会中低收入群体的基本权利无保障。5、高房价扭曲了居民的正常预期,引发
f了“投机炒房”现象面对房价的高位上涨及其造成的不良影响,国家对房地产业宏观
调控力度加强。继2005年宏观政策纷纷出台后,2006年的房地产政策力度加大,涉及面包括供应结构、土地、金融、税收、交易环节管理等,而且可操作性更强,体现国家稳定房价,实现居者有其屋,促进房地产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决心。下面对2006年以来出台的主要房地产政策及其影响做一番梳理。
二、房地产业国家宏观调控政策1、调整住宅供应结构国六条、十一五住宅建设规划重在调整住宅供应结构。2006年5月国务院针对少数大城市房价上涨过快,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矛盾突出等问题,出台六项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措施(以下简称国六条),包括调整供应结构;进一步发挥税收、信贷、土地政策的调节作用;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完善房地产统计和信息披露制度等。为今年一轮宏观调控定下了基调,紧随其后的就出台了“九部委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重申国六条要求,提出“90平米70”标准,要求二手房转让征收营业税,提高大面积套房首付按揭比例。北京对6月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