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1日之后的新项目要按照以上规定执行,而且开发商不能通过加大层高,跳过政策监管,之前审批的项目基本不用再进行调整。9月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重点城市纷纷推出十一五住房规划,重点提出未来5年保障性住房供应,对于建设部文件中“90
f平米70”标准究竟是项目控制还是总量控制的问题,各地倾向于城市总量控制。
2006年政策的出台给项目开发带来规划等诸多不确定因素,住宅市场供应面积与去年相比明显偏低,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实,市场的观望气氛稍有降低,老项目顺利过关,2006年下半年开始住宅供应量开始回升。
2、严格土地审批,改革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公开交易方式微调土地整治的重点是开发商手中的闲置土地及地方政府的出让土地情况,中央逐步掌握对土地资源及土地收益的控制权。2006年4月国土资源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公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补充协议”打击开发商囤地,自2006年7月起开发商未能在约定的竣工时间完工的将支付违约金。5月北京颁布土地一级开发项目将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面对地方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继禁止各地违规用地及保障农业和中低价位住宅用地的通知后,6月国土资源部联手发展改革委、银监会卡住“地根”,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并要求各地公开04年以来土地供应情况。7月国家设立专职部门负责土地管理监督检查及地籍管理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提高土地信息的透明性。接着一个阶段,土地调控的重点逐步转向地方政府,重大举措包括土地出让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工业用地将采取招拍挂出让并公示最低价标准、土地出让金部分用于保障性住宅建设等,旨在于保护耕地,同时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关系。而且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自明年起提高一倍,地方成分全额缴入省级国
f库。此次宏观调控一方面确实打击了土地违法违规使用,但另一方面
抬高了房地产开发成本,给未来的房价埋下伏笔。双限房政策的推出,改变原有单一“价高者得”的土地公开交易原
则。随着越来越多住宅用地公开交易改为招标为主的方式,房地产企业在综合指标上的得分将决定土地的最后归属。
3、为防范金融风险,限制外资房地产投资,信贷门槛进一步提高
国际资本大量涌入房地产市场,一直被认为是房价攀升的重要原因。2006年7月建设部、商务部、央行等六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针对目前房地产领域外资短期化的趋势,提高了外资进入房地产市场的门槛,对外籍人士买房实行实名制,9月外汇管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