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及应对措施
根据调查显示,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338亿人,其中最大的群体是学生,占比317。随着高校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也越来越普遍,上网已成为大学生最普遍的日常活动之一。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对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一、互联网有害信息对大学生的主要负面影响(一)对大学生的理想信仰带来冲击和考验网络可以打破国界和地域的限制,因而全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来传播和扩散自己的信息,这其中必然有消极甚至反动的不良信息。受其影响,大学生面临着一定的政治困惑与迷惘,表现为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等。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对许多人散布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影响大学生思想言论的信息。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全国15所高校进行“大学生信息渠道来源”的调查表明,大学生被动接受的电子邮件中,98%属于反党反政府的有信息。西方势力通过网络对我国进行“分化”、“西化”,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冲击很大。少部分遭到“不良信息”侵袭的大学生向往西方的政治制度,鼓吹西方的民主和自由,甚至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产生动摇,进而对政治理论学习缺乏热情,没有兴趣,感到厌倦、没有动力,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和志向。西方国家从来就没有放松过在思想、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对我们施加影响和进行渗透。尤其是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充分利用其信息技术的优势和影响力,加大了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灌输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力度,在网上推行新的政治、文化上的“殖民扩张”,加强对青年一代的民族意识的淡漠和毒害,挤压和排斥我们的民族文化。这很容易引起青年大学生的政治观念的淡漠、民族意识的淡化。据教育部“2009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表明,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校学生比例仅为735,同意“本世纪头二十年中国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比例仅为625。(二)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网络上的信息“垃圾”泛滥,内容繁杂,加之缺乏有效的网络监控运行系统,使得许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腐朽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大量涌入,加之大学生正处于人世观和世界观的养成时期,可塑性较强。特别在市场经济消极因素的刺激下,网络的有害信息使大学生受到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的侵蚀,世俗化的心态使学生变得自私,他们崇尚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把金钱和利益看得至高无上,追求以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