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机物厌氧分解消产生酸性有害物质两个方面。养殖日常换水排放的含酸低PH的废水,会影响近岸海水的缓冲体系,影响藻类及生态中微生物的活性,浑浊的废水影响光合作用,进一步影响海水自净能力,如果养殖单位密集,长期的排放悬浮颗粒的浑浊废水,会长期影响该区域的水体,甚至恶性循环。12养殖对近岸海域环境溶解氧影响水中的溶解氧是评价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含量变化反映了海域水环境的质量状况。养殖水体的低溶解氧排放到近岸海域,如果近岸海域水体环境较好的话,稀释作用会使影响不太显著或者几乎没影响。13养殖对近岸海域环境水体中营养盐影响海水鱼虾高密度养殖需要投喂大量的饵料,其中一部分残饵及粪便等排泄物分解后的产物N、P,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Braate
研究发现,海水网箱养鲑,投喂的饵料约有20%未被食用,成为网箱养鱼输出的废物2。Gowe
等对网箱养大马哈鱼的研究表明,饵料中76%的碳和76%的氮以颗粒态和溶解态的形式进人海水中;还有一些研究表明,52%一95%的氮将进人水环境中10。Walli
和Hak
is研究了养殖过程中磷的物质平衡,饲料中被鱼利用的磷仅15%一30%,约有16%一26%溶解在水中,其中51%一59%以颗粒态存在。张晓平对厦门西海域进行的调查发现,1998年海水养殖向福建水产总第114期海区排放的氮为538.4t,磷200.4t3。海水养殖的代谢产物,成了该海区的强污染源。海水养殖区的悬浮物、总氮、总磷、BOD、COD一般均高于对照区,pH值略低于非养殖区,透明度和DO低于非养殖区。这说明,海水养殖所产生的废物增加了水体营养物的总浓度,导致水体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高密度的水产养殖中,日常排污都是排的聚集在底部的尸体,残饵,粪便,泥沙等沉淀物。由于鱼虾的底栖活动耗氧,底部溶氧较低,这些废物沉淀在底部,含较多的有机质,在厌氧微生物厌氧作用下产生大量氨氮、亚硝酸盐;平常养殖
f活动投入的大量的供鱼虾生长营养物质也会有一部分残留在水体中,在排污时候一起排放到近岸海域,向近岸海域水体补充N、P等营养盐,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长期排放,给水体自净造成负担,严重时与生活污水排放的营养盐一起作用可能会造成富营养化,最终可能会导致赤潮等。14海水养殖对近岸渔业水域底质的影响海水养殖区的沉降量比非养殖区大得多。季如宝等在对贝类养殖的海湾生态系统研究中指出,在贝类密集区,生物的沉降作用非常明显7。Hatcher等人在加拿大UpperSouthCove贻贝养殖区进行了测定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