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儒学并非完全排斥异己,故A项错误;秦汉以后,儒学吸收道家、法家、阴阳家等思想,得到丰富和更新,故B项正确;佛教在西汉末年才传入,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汉代儒学融合其它学说,而不是其主流地位的确立,故D项错误。【答案】B7.(2015广东惠州二模38)38.(25分)外语在近代中国教育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从孟子时代开始,“华夏正音”之外的语言被贬为“鹱(hù)鸟之音”,意思古代中国是并非人类的语言,读书人谁要学它,就是“下乔木而迁于幽谷”自甘堕落。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陆续设有英文馆、法文馆、俄文馆、德文馆等。同文馆开始只招收10名学生,后扩大到100多名。近代中国1904年,政府规定“中学堂以上必勤学洋文”;大学堂“必深通洋文”,译学馆“以储交涉之才”。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在1952年明确指出:“俄文,它是列宁、斯大林的语言,它是社会主义大门上的一把钥匙。我们学会俄文,就能打破语言、文字上的隔现代中国第一阶段阂,搬掉放在我们发展中苏友谊大道上的一座大山。我们学会俄文,就能更加直接地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可以使我们祖国更加速向社会主义前进。我们学好了俄文,就可以更加促进两大民族的文化的交流,促进两大民族的友谊和合作。”现代中国1978年底,《北京日报》刊出文章,号召“努力掌握外国语这个武器,为把我

f第二阶段
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1984年,教育部宣布“英语成为高考必考科目”。
(1)据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和近代中国对待外国语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考点】(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西学东渐思潮【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表格中的“古代中国”中的从孟子时代开始,“华夏正音”之外的语言被贬为“鹱鸟之音”,可以看出态度为认为并非人类语言,不屑于学习,原因结合古代中国强盛,中华文明先进,领先周边世界,儒家正统思想影响等来作答;第二小问根据表格“近代中国”中的“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和“1904年,政府规定……”,可以得出态度为政府主导(鼓励)学习外语,原因结合近代近代中国遭受外国侵略,民族危机深重,西学东渐;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先进,有识之士的推动;外语是与西方沟通的媒介等来作答。【答案】(1)古代态度:认为并非人类语言,不屑于学习(2分)原因:古代中国强盛;中华文明先进,领先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