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简单而有效的把握问题整体的方法一一分解问题法,即将问题分解为“三要素”的三个部分,即分为:初态、目标态和过程。
f初态:觉察到的现在状态。目标态:觉察到的希望目标。过程:能在初态和目标态之间发生作用的行动。“初态”可以理解为我们目前“有什么”,比如条件、数据等;“目标态”则往往是我们希望达到的、或想要得到什么或希望避免什么等等;“过程”则可以理解为我们要“做什么”。例3.以例2说明。初态:现有工厂和仓库以及运输费用和仓库改建费用。目标态:扩容、新建或关闭。过程:建立判断的优化管理方案及相应算法。大家熟知的数学题目模式往往是从“已知”到“求证”,所以目前的教学很大程度上是致力于教会学生们在给定条件下“怎样做”以达到目标,换言之,在事先己设定好初态和目标态的情况下,教会你采用何种过程来达到目标。可是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通常要尽很大的努力才能分析出问题的初态和目标态。需要避免的是,在清晰地描述出问题的初态和目标态之前,不要急于去形成并运用一个过程,即过早地进入解决问题的阶段。这样做的后果是:由于条件不清、目标不明,好比盲人摸象似的,工作很可能事倍功半。213小组群体思维的方法前面已经说过,数学建模经常表现为一种集体性质的活动,它经常需要不同部门或不同专长的人们相互合作,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正如俗话所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在建模活动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两个合作者尤其是青年学生激烈地争论了很久,双方都不让步;又或者在没有搞清楚对方想法的情况下,盲目地争论否认对方的想法,在争论很久以后才发现双方的论点竟然是完全一致的。为了高效率地合作,提高交流能力,减少无谓的争辩,在建模时有必要制定一些交流、讨论的原则。首先,良好的合作必须建立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注意一些“交流忌语”:1武断的评价。轻易使用“这绝对不行”、“这根本行不通”这类语句,不仅会刺伤同伴的自尊心,往往还会束缚自己思路。2回避责任。遇到问题的第一反应便是“怎么办呢”,这是只能依靠别人时所使用的语句。而“我想这样做,你看怎么样”这种自己也承担一部分责任的态度是很必要的。如若不然,对问题的观察和分析、对工作的适应能力就会变得越来越迟钝。3无可奈何。“没办法”,说这话只是为了回避问题,不仅使自己的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出来,而且还会压抑人们对问题的深入观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