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群体心理与大学生社团建设研究
作者:张泓东来源:《新一代》2013年第06期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改革,大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是在群体中进行的,社团群体环境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大学生可以通过社团活动丰富和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增强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教育;活跃思维、激发创新灵感、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各学科的交叉渗透和综合化发展的趋势。这种文化环境和人文精神的感染对学生心理成熟及人格整体的和谐发展会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关键词:群体心理;大学生;社团建设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6010801群体心理学,是研究结成群体的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的社会心理学分支。大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利用大学生群体心理,可以对大学生社团建设产生积极的作用而反过来看,大学生社团组织又会对学生群体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大学生生活在群体之中,各种类型的大小群体如班级、小组和社团,都对学生的心理和个性的发展发生重要的影响。群体心理的结构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通过有组织的交往系统进行活动的正式结构;另一种方式则是学生通过自发活动而形成的非正式结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交往范围的扩大,学校群体心理在学生个人的发展中越来越具有显著的意义:1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共同活动的社会性水平。群体是促进大学生进一步社会化的重要因素,社会化的目的不仅要求群体成员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而且还要以这种规范作为自己行为的价值准则。大学通过群体活动有两项任务:一项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学校、了解群体对他们的期望和履行这些行为规范的条件;第二项任务是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掌握与具备群体期望的条件,自觉地以社会行为规范来指导与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提高活动目的的社会性水平,获得大学阶段所必需的社会性。2群体对学生个性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学生是在群体成员的互相交往中发展个性的,交往能使他们认识到别人的品质,从别人的行为表现作出比较与评价;每个人的自我评价也离不开自己生活于其中的群体,并从这个群体汲取活动的价值定向、理想和兴趣。大学生社团丰富多彩的活动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校园文化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的发展,对全面拓展学生素质,张扬学生个性,撒播自主创新精神,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大学生社团组织具有规模小,人数少,规范的无形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