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评课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中的一切的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的设计均应指向学生。一切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这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目标的落实最终是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课堂教学评价要改变传统的以“评教”为重点的现象,把评价的重点转到“评学”上面,以此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美国著名的教育评价学者斯皮尔伯格就教育评价说过一句非常精辟的话: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评课,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教育评价的理念。如何评好课,直接关系到授课教师今后的工作与学习方向。为此笔者以为,评课应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学”的角度来分析课堂、解剖课堂,以学生的学、参与及互动情况来检验、改进和促进教师的教,这才是评课的真正目的,也是用评课来发展,延续课堂的理想状态。那么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下进行评课,是值得研究与探讨的问题。一、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状态来评,探讨问题情境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评课者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感知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感知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是否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课时,首先要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反观教师教学预设的成功与否,再先进的理念、再精致的教学流程,如果见不到学生的精彩投入,这样的课堂教学决不会是成功的课堂。由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评课,对改进教师的教学大有裨益。只有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我们的教学预设才能去除浮华,回归生活与真实。对于一堂课,如果教师总是想尽办法、合理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在课堂中能表现出积极参与探究、主动质疑问难的情形,而且通过学习,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学业水平包括知识与技能、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得到充分或较大程度的发展与提高、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或较大程度的激发并产生持续的学习欲望,这样的课就可以认为是一堂很好的课。二、从学生的学习时间来评,探讨学习主体是否得到有效落实经常听到评价某节课:课上得确实不错,“只是教师讲的时间多了些”或者是“学生活动时间多了些”。其实,一堂课教师该讲多长时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