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试卷(三)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8分
1.在“并非‘当且仅当p,才q’中,逻辑常项是
。
2.论证是由
、
和
三部分组成的。
3.在形成假说的阶段,主要应用
推理和
推理。
4.根据普通逻辑的
律,若“王强是党员”为假,则“王强不是
党员”为真;根据
律,若“王强是党员”为真,则“王强不是党员”
为假。
5.在“逻辑形式中的项只有逻辑常项和变项”这一判断中,“逻辑形式中
的项”与“逻辑常项”在外延上具有
关系;“逻辑常项”与“变项”具
有
关系。
6.主项与谓项均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
,主项与谓项均不周
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
。
7.一个有效的第三格三段论式,其大前提若为MIP,则其小前提应
为
,结论应为
。
8.属概念与种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是对概念进行
和
的逻辑根据。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说明: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
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把它的标号写在括号内。
1.“小丁与小王是同学”这一判断是判断。
1全称2特称3关系4联言
2.在不完全归纳推理中,结论的知识前提的知识范围。
1少于2等于3超出4有时等于有时超出
3.“并非可能p”与“并非可能非p”之间具有关系。
1矛盾2差等3反对4下反对
4.若肯定p∧q,而否定p→q,则的要求。
1违反同一律2违反矛盾律3违反排中律4不违反逻辑基
本规律
5.关系推理一“A与B不等值;B与C不等值;所以,A与C不等值”
与二“A蕴涵B;B蕴涵C;所以,A蕴涵C”。
1都是有效的2都是无效的3一有效二无效4一无效
二有效
6.若“所有P是S”与“有的S不是P”均真,则S与P之间的外延关系
是关系。
f(1)同一2交叉3S真包含P4S真包含于P
7.将推理划分为必然性推理和或然性推理的根据是。
(1)结论是否真实
2前提与结论是否都真实
(3)前提是否蕴涵结论4前提与结论是否等值
8.已知“甲队可能会战胜乙队”,可推出。
1甲队必然战胜乙队
2并非“甲队必然不会战胜乙队”
3并非“甲队可能不会战胜乙队”
4并非“甲队必然会战胜乙
队”
9.与“这种商品既不实用又不价廉”这一判断不同真而又不同假的判断是
。
(1)这种商品既实用又价廉
2这种商品既不价廉又不实用
(3)这种商品或者实用或者价廉
4这种商品或者不实用或者不价廉
10.若“如果某甲掌握了两门外语,那么他精通逻辑”为假,则为真。
1某甲没有掌握两门外语并且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