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化是课程改革的方向,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课堂,可以克服数学教材题材老化,情节内容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特点的缺陷,沟通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改变数学学习苍白无味的状态,但并不等于“生活化”是课堂教学的唯一追求。提倡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学生感悟数学来于生活,也用于生活,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的事件,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并不是与生活有关无关的数学知识的学习都要与生活搭上边。每册教材中知识分门别类,我们并不能不分知识的类别、性质都用上生活化的题材,有时与生活无关的课堂教学同样有价值可言。为此,我觉得“生活化”课堂教学要切合实际,要根据知识的特点合理使用生活素材。这样才能有机地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有效学习。一味地片面地追求生活化,常常为生活而生活,这样往往会忽视数学作为一门学科本身所固有的知识的连贯性和科学性。
2点上的适度
如果把全册教材看成一个面,则每一节课就成为这个面上的一个点。在点的教学中,如果能用生活化进行教学,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时,注意所学知识为生活服务,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使学生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但我们也不容忽视在数学教学中处理好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时,应注意防止以“生活味”完全取代数学教学所应具有的“数学味”。
三、注重课堂动态生成素材
课堂上的生活素材有些来自课本,有些来自老师从生活中捕捉的、还有些是课堂上动态生成的,无论是那种,教师必须动态把握,合理使用,这样才能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1动态把握课堂生成的生活素材
(1)来自于学生动态生成的问题。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课堂的精彩来源于真实,在真实的课堂上学生往往会迸发出瞬间的精彩,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一瞬间,把握动态生成的问题情境,从而让学生在有思考性的问题情境中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数学思考。
(2)来自于学生充实的生活素材。小学生头脑中的“数学”有时与成人的理解有不同的含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选择的生活素材和课本使用的教材难免会因成人眼光而带有某种片面性,成人以为的“生活实际”,也许并不为学生所认同,因此,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教师不妨蹲下
f龙源期刊网httpr